近作漫谈
2021-12-31
只有跟上时代,才能拥有新的生命力
2021年12月31日,油画名家俞晓夫教授来到“上美讲堂”分享他最近创作的作品,并现场进行了写生创作教学。
俞晓夫教授是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重大题材创作委员会委员,上海美协顾问,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走左边的哲学家》】
俞晓夫教授展示了他参加2021年3月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年展的作品《走左边的哲学家》四联画。关于为什么要选择“哲学家”作为创作对象,俞晓夫教授表示他个人一贯偏好文史哲,其创作多多少少都富有哲学和文学意味,正好借此契机进行哲学大命题的创作。尽管是首次直面以深刻印象著称的哲学家进行创作,俞晓夫教授却有一股“独闯龙潭”的勇气,在他的笔下,这些名人都只是画作系列里的角色,也许他们的时代血雨腥风、风卷残云,俞教授一律都用灰调子先捋一遍,然后放在历史的沙滩上“晒着”,远远的“瞅着”他们,重新摆弄他们,在此基础上做出他自己的故事。
第一幅作品名为《序曲·卡尔与伊里奇》。该画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骑着战马的红军战士,提起来的靴子、马镫、干粮等战争元素在画面中清晰可见,体现了十月革命的浪漫主义,带有一丝舞台的画面感;下半部分则是一辆破旧的老爷车,车上坐着曾经使那个年代的世界为之颤抖的两个哲人——列宁和马克思。马克思怀里抱着的披着白纱美丽女孩是尼古拉二世的小女儿,她成为了革命的牺牲品,令人惋惜。俞晓夫教授希望通过该画作表达他的观点:可以沉浮但不能抹杀。
第二幅作品名为《正剧·存在主义.萨特和加缪》。萨特和加缪是两位法国左派哲学家,他们对资本主义抱有批判态度,他们的学说至今仍然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尤其是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十分活跃,是时尚青年的行为指南,尽管在他们的思想在实践中漏洞百出,包括他们自己用一生都把握不住他们自己发明的学说。在绘画构图方面,俞晓夫教授在萨特周围描绘了许多与存在主义思想相矛盾的人物,有孩童、知识分子等,这些人物将二战时期的沧桑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画面中有混乱的饕餮大餐,象征生活的无序和物质的补充;画面中还有宗教十字架、天使、小丑、传教士、大提琴等元素,象征着艺术家拯救内心灵魂时的物质倾向。俞教授评价自己的这幅画道:“笔墨落的最重,五味杂陈,什么都来一点,存在主义嘛。”
第三幅作品名为《尾声·深沉的鸟.福科》。福科是对存在主义持批判态度的哲学家,画中的许多鸟便是对他的隐喻,在俞晓夫教授笔下,每一只鸟都是有哲学思想、会思考的鸟。画中的福科先生边上还有一群被他解构的、无奈的、无聊的人们,这也象征着他的思想。俞晓夫教授认为当代艺术就是对技术和传统的否定,他希望通过这种表达方式与当代艺术进行对话。
第四幅作品名为《慕间休息》,俞晓夫教授对该幅作品没有倾注过多的思考,只是给严肃的主题以一些轻松的气氛。
【对当代艺术的思考】
俞晓夫教授认为,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主动和社会结合去创作作品,有的时候甚至是不能自已的。同时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年代,我们也可以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一些自我的创作,当代艺术并没有强大到让人没有任何喘息空间。俞晓夫教授提出当代艺术的设计非常重要,艺术家要表达的内容一定是有设计、有想法的,他建议在座同学一定要紧跟时代,这是保证艺术创作生命力的法宝。目前中国正在用自己独特政治学的方式在引进西方现代艺术,难免出现一些冒进问题,新一代年轻人即将接过艺术的接力棒,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把握时间和自我,承担起新一代的社会责任,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同学A:当前我们的创作许多依靠照片来展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请问您是怎么进行沟通来安排画面的?
俞晓夫:这个问题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过于发达的图像时代导致新一代学生的创作构思跟随时代同步成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没有享受到经典艺术的好处。由于我在五六十岁才进入图像时代,所以我对图像时代有着比较谨慎的态度,但年轻人生在长在图像时代,其思想自然不可能和老一辈艺术家相同。我认为要系统学习美术,一定不能阉割历史,要从古典慢慢过渡到当代,充分感受美术的厚度和深度,当代艺术一定要避免雷同化,在相似的图像时代找不到灵感的时候或许在古典艺术中有所收获。
同学B:您认为作为学生应该如何通过阅读文史哲方面的书籍来对绘画创作产生正面影响?
俞晓夫:艺术发展到当代艺术的阶段,出现了当代艺术本身就是理论,不需要动手实践,只需要对其进行解释的问题。我并不认为当代艺术过于倚重哲学,理论的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理论化是两个概念,例如我看理论的书籍,知道当代艺术的思考,知道当代艺术给予的更大的展现空间,同时产生一些心灵共鸣。学生读理论,明确其中的规范性和条理性是第一要务,也许单纯读理论与自己的绘画创作本身并没有很强的促进关联性。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