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中学习和提升

2022-01-07

图片


到博物馆去

在博物馆学知识

在博物馆提升自己


图片


2022年1月7日,陈履生教授在“上美讲堂”开讲“在博物馆中学习和提升”,介绍了博物馆作为视觉化的百科全书,其收藏与展陈的丰富对观众学习的巨大推进作用。


3.jpg


陈履生教授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古典美术编辑室主任,中国画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2011-2016)。现任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物馆馆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文艺批评家协会造型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建有陈履生美术馆(常州、三亚、扬中、合肥)、“油灯博物馆”(扬中、常州)、汉文化博物馆(扬中)和竹器博物馆(扬中)。


【陈履生教授的博物馆观】


陈履生教授认为,博物馆是文明社会中的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它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代表着累积文明成果的水平,连接着公众的文化需求而成为当代社会中公众的文化依赖,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文化窗口,也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它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成人的终身受教之所;博物馆之美无处不在,其不同的专业构建了美美与共的特色;而博物馆的休闲功能正成为城市中新的热点。


图片

最美乡村与博物馆群的结合:扬中市陈履生博物馆群


博物馆是百科全书。有全套的;也有分卷的。全套的是综合性的大馆,如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分卷的是专题性、专门性的博物馆,这占博物馆的绝大多数。世界上的博物馆关联到各个专业,从古到今。而艺术类博物馆在世界博物馆中是主流,观众最多。人类数以千年的艺术创造,基本上都在博物馆之中。


图片
图片


陈履生教授强调了学习原作的意义。博物馆中的艺术品是原作,而书本、画册以及各类出版物上都是印刷品;而媒体上的图像尽管有些比原作更清楚,精细入微,但那只是图像。原作与图像的不同表现在博物馆中,是超于图像的气息。人能把握的专业属性,是在看原作时的感悟。这就是之所以图像很发达的当下,人们依然离不开博物馆,甚至更加依赖博物馆。艺术或艺术史的学习和研究,不能离开原作。更进一步,博物馆有着非凡的知识系统,它来自馆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的构建,来自对馆藏的研究,来自博物馆的知识创造系统,来自服务公众的知识重构。


7.png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


【从宫廷收藏到国家收藏】


陈履生教授介绍了有代表性的中国几座博物馆的发展状况。故宫博物院是明清故宫(紫禁城)建筑群与宫廷史迹的保护管理机构,也是以明清皇室旧藏文物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文物的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展示机构。故宫收藏文物体系完备,截至2016年12月31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总数:即由2010年12月的1807558件上升至1862690件。其中珍贵文物1683336件,一般文物163969件,标本15385件)。在这180余万件(套)中,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藏品总分25种大类别,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


图片
图片


中国各级国有博物馆的藏品总量4000余万件。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0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门类。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万件(套),近现代文物藏品34万件(套),图书古籍善本24万余件(册),共有一级文物近6000件(套)。博物馆作为保存和展示文明成果的公共服务机构,其国家收藏与国家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国家博物馆所反映出的国家文化属性,成为国家文化的祠堂和祖庙。


11.png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世界四大博物馆】


卢浮宫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卢浮宫博物馆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拿破仑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所遇到的投资最多的“建筑人”,5年内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当选总统后提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让财政部搬出了“黎塞留侧翼”。使卢浮宫增加了2.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卢浮宫收藏达40万件以上,其中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藏画有15000件,但平时用以出展的不过2000多幅,仅占全部馆藏的1/3。如今它的共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


图片

法国巴黎卢浮宫(1793年8月10日开放)

图片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有藏品800多万件,主要是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对外扩张中得来。埃及文物馆是其中最大的陈列馆,有10万多件古埃及各种文物。1753年,收藏家汉斯·斯隆(Hans Sloane 1660—1753年)爵士去世后,按照其遗嘱将遗留下来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全部捐赠给国家。他是一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他将所有的收藏遗赠给了国王乔治二世,回报是给他的继承人20000英镑。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Act of Parliament)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入馆人数由每年的5000增至2017年的5,906,716人。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英国人在各地的各种活动攫取了大批珍贵藏品,早期的大英博物馆主要以自然历史标本为主,但也有大量文物、书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参观者。1824年,博物馆在蒙塔古大楼北面建造一座新馆,并在1840年代完成,旧蒙塔古大楼不久后便被拆除。新馆建成后不久又在院子里建了对公众开放的圆形阅览室。由于空间的限制,1880年大英博物馆将自然历史标本与考古文物分离,大英博物馆专门收集考古文物。1900年,博物馆再次重新划分,将书籍、手稿等内容分离组成新的大英图书馆。


图片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它与和其同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一起,构成了人类(或者叫做世界)过去跟未来的两大交汇点,前者(大都会博物馆)记录着人类的(或者叫做世界的)过去,而后者(联合国总部)则在描绘着或者说在规划和展望着世界的或者说人类的未来。截至目前,该馆目前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1870年,一群银行家、商人、艺术家发起了建立大都会 艺术博物馆的倡议,同年4月13日通过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宪章》,确立建馆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和发展艺术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了推动艺术的通识教育,并为大众提供相应的指导。”1871年,博物馆得到中央公园东侧的土地作为永久馆址。其建筑由美国建筑师卡尔弗特·沃克斯(Calvert Vaux)和合伙人Jacob Wrey Mould设计,为的红砖新歌德式外型。1872年2月20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次开放。


图片
图片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图片
图片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宫邸。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新建的侧翼“艾尔米塔什”(名字源自古法语hermit,意为“隐宫”。该博物馆由此得名,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由法国建筑师让·巴蒂斯特·瓦林·德·拉·莫斯Jean-Baptiste Vallin de la Mothe设计)。1852年起对外开放。有从石器时代直至当代的270余万件藏品。350个展厅展示了占艾尔米塔什全部珍宝百分之五的收藏品。如果一分钟看一件,不眠不休也得花上一个季度才能看完。


图片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除了世界四大博物馆外,陈履生教授还快速梳理了世界各地的各大博物馆,让同学们见识到了各大博物馆的特色所在。


图片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图片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堪培拉)

图片

英国约克铁路博物馆

图片

摩纳哥的海洋博物馆

28.png

日本箱根 雕塑博物馆


【博物馆的知识生成与展览呈现】


陈履生教授总结博物馆的展览,认为展览是博物馆由藏品转化为知识的一种呈现方式;是博物馆综合实力的呈现,是流动的血脉,是精气神的集中体现。展览是整理、研究馆藏的具体成果;是博物馆学术水平的体现。展览是知识系统的具体利用,策展是各方面知识和学识的综合。展览的学术内涵,主题的学术含量,展览设计的水平,布展的能力,媒体和文宣推广的协力,文创产品的开发,公共教育的开展,表现为一个整体的关系。展览主题的确立——学术性;独特性;前沿性;可能性。展览的设计是知识系统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展品为中心;整体的视觉效果;展品的陈列方式;主题墙;标签;注意环保和重复使用都是策展方要考虑的问题。他列举了一系列著名展览,例如荷兰海牙博物馆的“蒙特利安特展”,法国卢浮宫的“维米尔与黄金时代”,英国V&A的“歌剧展”,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无尽的盛宴”特展等。


图片

荷兰海牙博物馆 蒙特利安特展

图片

法国凡尔赛宫当代艺术展

图片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无尽的盛宴”特展

图片


【在博物馆串联由原作建构的艺术史】


在这一部分中,陈履生教授介绍了当代研究者对经典作品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我们观察画作、解读作者提供了全新视角。关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研究者通过多光谱扫描发现了三种不同的绘画,他们就隐藏在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如果将他们还原,就会看到一个动态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该画有四个创作阶段:第一层,是一幅对未知对象的肖像草稿,从轮廓可以看出,有较大的头、鼻、双手和较小的嘴唇;在第二层里,达·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发饰的肖像画》覆盖了最初的草稿。第三层,是1503年创作的《丽莎·格拉迪尼肖像》,帕斯卡认为这才是蒙娜丽莎的原貌,也是他所认为的“另一幅女人的画像”。画中的蒙娜丽莎眼睛看向左边,面带微笑,这是当时标准的肖像画模样。第四层,是《蒙娜丽莎》脸微微向右转了过来,就连目光也是向右的。研究人员还利用微表情理论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


图片

达芬奇《蒙娜丽莎》

图片


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科学家们利用红外技术发现馆藏达芬奇重作的《岩间圣母》中暗藏着一幅草图。画里描绘了跪在地上的圣母玛丽亚,她的眼睛凝视地面,一只手放在自己的胸部,另外一只胳膊向外伸展着,手指都触碰到了画框的边缘。这层画作并未完工,专家们认为达芬奇可能还计划在她的身前画上圣婴耶稣。伦勃朗的《夜巡》自1808年以来,研究覆盖到画作材料和绘画技术等多方面。《夜巡》是博物馆馆藏伦勃朗作品中被深入研究最多的一幅。这与它深受欢迎而长期展出有关。最近,研究小组将一周七天在展厅内对《夜巡》进行研究与修复工作。20余名修复专家、科学家、策展人和摄影师已从艺术史和档案研究、科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展开研究工作。“夜巡行动”的第一步是使用近十年来取得巨大进展的非侵入性技术,对画作进行56次三维成像扫描。一次扫描用时24小时,因而整个过程约耗时2个月,共将产生12500张左右极高分辨率的照片。


图片

达芬奇《岩间圣母》,左为卢浮宫藏,右为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图片

伦勃朗《夜巡》


【在博物馆探索与提升】


最后,陈履生教授介绍了在博物馆探索和提升的道路。博物馆的研究和知识生成不同于一般科研机构的研究,是以藏品为主、带有博物馆特性的研究。它研究博物馆藏品的相关信息,承前启后的相互关系。它可能是以文物串联的通史的研究,也有可能是断代的研究;有可能是分类的研究,也有可能是专题的研究。有可能是偏重历史的,也有可能是偏重艺术的。也可能是偏重内容的,也有可能是偏重材质的。有可能是偏重工艺的,也可能是偏重图案的。正因为这种研究的特性,其成果就能够反哺于展览等其他业务工作,包括文创产品的开发等等。博物馆的研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特殊性的特点。博物馆的研究、知识创造的能力和水平是博物馆专业实力的表现。博物馆研究成果最重要的表现方式是展览。因此,研究与展览的关联性也体现了博物馆研究工作的特点。博物馆研究成果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是展览和出版;展览图录是展览永久的延续。因此,各类形式的编辑和出版都是博物馆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38.png

2015年8月12日下午4:28,中国国家博物馆


最后,陈履生教授与观众交流了他对当前高校博物馆发展状况的看法。他认为大学要有大学的样子,博物馆是大学必不可少的建筑,没有博物馆难以被称作一流大学。但是大学在建设博物馆的同时,也要让博物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他希望更多的大学应该建设一座面向公众的、开放的大学博物馆。


图片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13b094931800.pn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