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形式的设计思维

2022-03-28

1.png



2022年3月28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教授应邀来到“上美讲堂”开讲“超越形式的设计思维”。讲座将以大量的案例为基础,从图像的局限性、图像思维的局限性、设计的概念迭代、问题导向的设计思维、创新导向的设计教育体系、设计伦理的思辨、系统整合的思维模型、文化创新的有效路径等多个方面展开,在设计思维的拓展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有启发的思考。


2.png


方教授认为,脱胎于美术的设计,形式创造似乎是设计学的主要任务,形式思维也一直在设计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网络的兴起更加剧了图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但形式思维的局限性必须引起警醒。从设计的本质任务出发,展开思考的维度显然更为复杂。即使从单纯审美的维度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的范式也在不断演化。从形式审美到环境审美,从图像到空间,从行为到体验……设计思维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日益信息化的时代里,超越形式的设计思维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苏州留园】


方教授分享的第一个案例是苏州留园的东部区域,被称为“天下第一石”的冠云峰是这里最为人所知的景点,其余地方则稍显平淡。但他在带领学生进行考察时,学生不约而同在某处举起了手中的相机进行记录,经过仔细分析,方教授发现该处的树木、天井、鸳鸯厅和冠云峰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且植物都在冠云峰下方,更加衬托了奇石的高亮。在视觉线索之外,这一路上还放置了体量从小到大的奇石,形成了一个以“爱石”为主题的园林局部设计,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叙事。留园的三个厅堂——涵碧山房、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也有值得研究之处,其中五峰仙馆用材高端、体量巨大,但是它是一个不可见的空间,它被周围的一圈小建筑包围,游客仅保留了对它的室内空间印象,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方教授说道:“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中包含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空间处理手法,这些空间处理手法强调的不是局部的形式感,而是在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中怎么去感受这种更为宏大的意象或者意境。”


3.png

留园冠云峰


【苏州怡园】


中国园林又被称为“立体的山水画”,两者都强调山的可居、可游、可观,“可游”中其实就包含了时间线索和伴随时间线索展开的一系列景色信息。山水画中的“三远”——平远、高远、深远对设计的研究也十分重要。苏州怡园是方教授分享的第二个案例,它一样是一座晚清时期的园林。用“三远”技巧对其进行解读便能发现更多的其中奥妙。藕香榭的水面最开阔,除了前山的石壁之外,又有树木、又有亭子的轮廓线,形成了层峦叠嶂的意象;面壁亭离石壁非常近,石壁上还有个螺髻亭,又拉高了天际线,就形成了一种高远的意象;画舫斋正好是在一个内凹的空间里面,它看到的山水关系正好很好地体现了深远的意境——设计师将“三远”意境在一个游园的路径中顺势展,突显中国园林更醇厚、更深层的空间意味。


4.png

苏州怡园


【关于艺术创作视角的思考】


方教授从杜尚的《小便池》这一现代艺术史的著名案例讲起,说明有形的艺术并不重要,观念才是艺术的核心,杜尚希望解构图像和形式的意义,这一举动也引发了艺术的一个支流——现成品艺术。方教授指出我们要认清不同现成品艺术,例如毕加索的作品便仍然强调形式的趣味,和杜尚的作品有本质不同。方教授分享澳门的赌场建筑Morpheus在外形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它却自身给自身加了难度,给后期的维护使用带来了很多困扰,其实其背后也有商业时代的苦衷——它希望通过差异性形成自身的商业卖点。


5.png

《小便池》杜尚

6.png

澳门的赌场建筑Morpheus


方教授分析说,在消费时代,资本制造景观实际上麻醉了大众,导致许多人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当下的许多时尚设计背后都是对景观逻辑的顺从和放大,这也是设计师或者学设计的人值得警惕的地方。消费时代的另一特征是冗余,这种冗余既是数量上的,也是观念上的,它在形式上也是种形式的冗余。在不改变核心功能和组建的前提下,可以不断地在外观上去产生所谓的丰富性、变化,这种变化实质上是肤浅而为。


【对“系统”的思考】


方教授讲了自己对“系统”这一概念的看法。他分享的第一个案例是上海星巴克旗舰店,该店铺设计的背后支撑显然不是对室内形式的简单思考,而是对商业模式的思考,是贴合景观社会大逻辑的一种商业策略;第二个案例是北京的SKP-S商场,它在其中根据季节的商业空间主题植入大量艺术品,而且对各个品牌进行格式化处理,更突出商场的整体格调,这两个案例背后都涉及到“系统”的概念。方教授通过两个案例提示道,当下的设计与几十年前的设计概念有很大不同,最新的定义是:

设计是一种策略性解决问题的方式,应用在产品、服务、系统等中的活动,其目的为引领创新,促进商业发展和为人类提供美好的生活,这是一门协同创新、技术、研究和商业于一体进行创新活动的专业,所输出物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有促进作用,为了世界更加美好。方教授认为要讲创新,就要放到系统的框架里面去进行建构,将系统和设计思维整合在一起。“系统”是人构造出来的抽象认知,对于很多日常的设计创新来讲,基于关系创新的“系统创新”是一条更为频率高的路径。


7.png

上海星巴克旗舰店

8.png

北京的SKP-S商场的主题布景


方教授回到空间设计领域,介绍了系统性思维发挥作用的机制。其中的经典案例是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它的表面是钛合金材料,尺度巨大,技术先进,造型简洁。它看上去应该讲是个很现代的建筑,但也有人评价说这是一座古典建筑,因为它非常庄重、对称、稳定,强调了平衡、轴线对应的关系。


9.png

中国国家大剧院


【中国园林空间的叙事特点】


月洞门是园林设计里面经常运用的形式语言,它在很多当代室内设计中也有所运用,月洞门比较强调门两边两个空间之间的反差,所以月洞门在古代园林中的应用经常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在上海的豫园,月洞门的使用就形成了一种既反差又有点小呼应的关系,是非常漂亮、非常经典的设计。类似的案例在苏州拙政园、虎丘等地都能看到。讲座最后,方教授总结道,作为一名设计师,要更好地去体会、体验这些设计思维元素,中国传统设计往往不强调一两个固定的视觉冲击形象,而是强调空间序列对人情绪的带动,以及前后关系和整体叙事的氛围,这是非常独特且富有感染力的中国诗意。


10.png

月洞门

11.jpg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同学A:请问如何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新?



方晓风:线上授课的确带来了很多问题,但是从创新角度来说这不是一个大问题。创新最重要的是寻找、发现、定义问题的能力,尤其对于设计创新来说,大多数都是可以从问题出发的。疫情固然让我们越来越依赖线上,但我们也越来越看到线上的可能性,探索基于线上云技术能创造一个怎样的未来。我认为还是要更多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设计的机会点。




同学B:请问未来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和学科本身有哪些变化的趋势?



方晓风:我们曾经强调艺术设计,强调设计的审美属性,但随着设计在社会上的日渐发展,设计已经从强调形式属性变为强调系统与服务,再往后我想它强调的是策略和思维的应用,将是一个更宏大的社会性问题,里面有更多更复杂的维度。




同学C:请问设计的风格由哪些因素决定?



方晓风:一般我们理解的风格问题都会把风格作为一种形式特征,更深一步来说,风格有其产生的土壤,背后蕴含着价值观。例如现代主义兴起的背后是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强调大工业生产和设计的民主化。但是在现代主义盛行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巴洛克、洛可可,其背后的价值取向就是洛可可代表奢华,巴洛克代表奢华和力量。这些追求从微观角度来说都是合力的,但是从宏观语境来说,这些东西已经不被社会作为主流看待。大家要看到风格并不是简单的样式选择问题,而是价值取向问题。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13b094931800.pn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