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山水画:从传统向现代
2022-04-18
“景·色——牛克诚山水画作品展”海报
2022年4月18日,山水画家牛克诚应邀在“上美讲堂”开讲“色彩山水画:从传统向现代 ”。在此次讲座中,牛克诚教授结合2020年末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景·色——牛克诚山水画作品展”,以自己最近十余年来的山水画创作,展现由古典山水图像与现实山水感受生成的意象之“景”与工笔、小写意演绎出的心象之“色”,交织融汇的山水“景色”;秉承其提出的“中国画:生长的传统”学术观点,梳理山水画笔墨、色彩、空间及意境等从古典向现代的生长理路;通过源于晋唐青绿山水画的工笔重彩、水墨与色彩融合的小写意及以色彩阐释笔墨精蕴的彩墨三个语言样式,探寻山水画的古典图式向现代转型的可能性;指出色彩在山水画现代生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展开方式;从创作者角度阐明对于山水画现代性的理解。
【中国画:生长的传统】
牛克诚教授认为中国画是“生长的传统”,在他看来,中国画在工具的成熟、由工具形成的创作技法的体系化,自身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不断成长。这个成长过程来自于其自身能动性,中国画的毛笔、墨、颜料就像种子一样,一旦落实到纸绢壁陶等载体,就开始沿着自身逻辑展开及延伸,中国画的机体由此日益长大。
中国画的自身生长体现在它在时间维度上历史延展的过程性,以及在中国文化体系内生长的绵延连续性。其发展的方向之一是走向精微,工具材料的不断完善让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能逐步完整实现自己理想中的视觉形象;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疏放,即我们常说的“写意”。牛克诚教授指出,无论是走向精微还是疏放,意志的选择和技法实践都是日益呈现出清晰的文化自我,从而建构出一种与西方艺术不同的语言及精神传统。
《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
牛克诚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专著《色彩的中国绘画》,讨论了“积色体”和“敷色体”这两个中国画的语言样式,它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积色体是一种在勾廓之后用矿物颜料,包括少部分的植物颜料,层层积染所形成的具有厚重效果的语言样式。与它相对的敷色体则是在把基本的笔墨语言形态做了充分的表达之后,它的色彩其实是浅而薄的敷设上去。
《天池石壁图》 黄公望
【积色体】
纵观中国古代色彩山水画史,可以看到积色体和敷色体这两个语言样式的消长过程。晋唐时期积色体的发达经过唐代晚期到了宋元之后,敷色体逐渐地成为中国色彩山水画的语言主体。这样一个生长过程代表了中国色彩山水与当时古代文化的一种关联,唐代之前中国文化昂扬向上的时代向后越来越低落孱弱的发展过程也从该变化中可见一斑。
积色体本身又细分为两种语言样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的人物背景山水是其中一类的代表,即晋唐样式,从技法语言方面来说属于“积色勾染体”,即勾出轮廓之后再在轮廓内用赭石、石绿、石青等渲染,形成山石树木的凹凸感。五代之后山水画的皴法逐渐形成,这个时期的画家先做笔墨山水的表现,然后再用矿物石青、石绿层层积染,即五代北宋样式,也即技法语言的“积色勾皴体”,代表作品是《千里江山图》。积色体山水在明代仇英那里得到光扬,近代张大千又有新发展,新时期以来的工笔重彩对其进行了当代性表达。
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背景山水
牛克诚教授回顾了他的特展“景·色——牛克诚山水画作品展”第一展厅中的作品,该展厅展示了把晋唐的积色勾染体山水和现代审美以及现在的语言、工具、材料结合创作而成的作品,他表示要有创造性的发挥和宽广的视野,把当下图像时代的各种视觉元素运用到作品当中,通过语言的驾驭转换为工笔的语言,从而完成对于工笔语言形态的再创造、再发展。
《添春色》 牛克诚
【敷色体】
牛克诚教授指出,中国山水画经过长时期发展,形成了从勾、皴、擦、染、点等基本语言程式,敷色体山水也便是在此笔墨基础上用色彩浅施薄染。其色彩原则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不妨墨。这一语言样式的山水在古代不胜枚举。到了近代,敷色体山水由“借古开新”的一派山水画家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例如黄宾虹的“五笔七墨”,张大千对石涛山水笔法的钻研和发展,傅抱石对皴法的发展,等等。
牛克诚教授着重分析介绍了林风眠用水粉来表现风景的手法,水粉的覆盖性可以见到清晰的笔触痕迹,和厚重的矿物覆盖形成了显著对比,同时他更好地做了墨与色的结合,这与他倡导的中西调和的艺术观有所关联。林风眠的创作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材质魅力,其颜料渗透到纸张的纤维之中,形成色层的美感,其流动性、渗透性在以墨为底,水元素介入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彩墨风景》 林风眠
接着,牛克诚教授又以刘海粟有关黄山创作为例,分析了泼彩的语言样式,其以笔墨为基底,在此基础上做泼彩或泼墨的表现,泼彩或泼墨和宣纸的结合有不均匀性,从而能呈现出丰富的视觉形态,更好地体现出鲜明的色彩层次感。色彩的流动性是在古代色彩山水中极少见到的。
《黄海锦绣》 刘海粟
牛克诚教授结合“景·色——牛克诚山水画作品展”第二展厅的作品,介绍自己创作过程中色墨并举的语言表现,以及基于古代“没骨”山水的“意笔彩画”山水,即以色代墨,虽未用墨,但却通过“笔法”与“墨韵”体现出“笔墨”的精神实质。
《绣帷》 牛克诚
【山水画的现代性】
牛克诚教授认为,山水画的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社会现代性、文化现代性密切相关,这一点毫无疑义。但山水画现代性又不等同于启蒙、审美、社会、文化现代性。应当从“艺术现代性”角度来理解山水画现代性,也即山水画的艺术本体进入现代社会后自主意识的高度自觉,以及与此相关的语言建设。与西方现代艺术断裂式、颠覆式的激进过程不同,中国画的现代性进程则是基于现实环境对于古代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牛克诚教授指出色彩的再发扬是中国山水现代性的重要前进路径之一。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同学A:您的山水画运用了许多紫红色调与绿色的对比,与古代或近代的山水画有很大不同,请问您是怎么考虑的?
牛克诚:传统的山水之所以叫青绿山水,基本上以青、绿为主色,辅之以赭石,与墨色相结合。我则使用更多的色相来和紫色进行对接,扩大了颜料使用的范围。我在绘画过程中按照想象的样态来寻找最合理的色彩结构,落实到工具媒材上便体现为多了紫红色调与绿色的对比。色调上偏于玫瑰色,画的是一种暖意的山水,与古代文化晚期文人山水的枯寂冷逸不同。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