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语境下的中文信息设计

2022-05-23

2022年5月23日,北京奥申委陈述报告多媒体总策划、华文字库创始人、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黄克俭教授应邀在“上美讲堂”开讲《全球语境下的中文信息设计》。在此次讲座中,黄克俭教授从“元宇宙”概念出发,通过介绍“字体设计”与视觉传达的关系以及在未来“元宇宙”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地位,为广大字体从业者和爱好者展望了字体设计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接着从专业的角度对首款“全球字库”字体“思源体”的发端及创作的过程进行了介绍,揭示其中的基本规律和创作手段,讲述亲历与Adobe等大型跨国公司合作中的“字体设计”故事,期望能激发“字体人”对于字体创作的热情,立足中国文化,探求全球合作,共同创建全新的、独具魅力的“元宇宙”。



637384122e706.png

“元宇宙”vs“文字”




黄克俭教授首先从“元宇宙”的概念切入展开讨论。2021年,元宇宙的热潮伴随的全球疫情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而持续发酵,被称为“元宇宙元年”。黄克俭教授认为,元宇宙是“虚拟世界”概念在传播媒体丰富时代的必然产物,目前已经有AR、VR技术开始崭露头角。而元宇宙的形式还可能不断更新和进步,虚拟世界的内容也有可能以人类接受的形式通过“物理通道”呈现。

黄克俭教授指出,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努力的不仅是构造这种虚拟空间,更要试图建立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的联系。而 “屏幕”可能是我们与虛拟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虚拟世界与人类的交互或将引起政治、法律思考和随之而来的哲学、伦理、金融等学科的关注。在这一浪潮中,“文字”作为屏幕呈现中不可或缺的包括图形、图像的基础元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元宇宙的视觉呈现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其重要性也可能在元宇宙的不断发展中逐步呈现出来。虚拟生活的全球化对虚拟视觉的全球化的提出了要求,文字的全球化可能成为新的重要的课题。




【视觉传达vs字体设计】




黄克俭教授在阐述了“元宇宙”对字体设计的要求后,又从字体设计之于视觉传达的关系出发展示了当代的字体设计的模式。黄克俭教授从媒介的转化角度形象的把视觉传达分为四代:以纸媒和影视为主、以设计工具和媒介为主要特征、以交互为主、“元宇宙”时代。

第一代的时间可以定义在上世纪八十年以前。当时的媒介相对简单,以纸质媒体和影视为主;第二代的时间应该定到1985年后,那是一个以电脑作为设计工具的年代。其特征是由于桌面出版系统和页面描述语言的出现给设计工具和环境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第二代的成果直接影响了第三代。2005年以iPhone的APP为代表的交互文化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作品不仅仅是图形、图像和文字的组合,机器与阅读者的交互也变的越来越重要,编程和数据结构等计算机概念的介入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第四代可能就是即将到来的未来“元宇宙”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等潮流名词将在这个时代大显身手。这些新技术也不再是“理工男”的专利,而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必备技能。

黄教授期间还用很多个亲身经历的鲜活的例子为我们阐述其中的关系和变化,并通过这些例子说明文字和字体设计在各个不同阶段的重要性。

视觉传达与设计随着时代的变化,变得日益丰富:云服务器、网络(有线、无线)、设计软件、手机App等平台共同构成了当下视觉传达的世界。至于当下和未来视觉发展的内容形式,黄克俭教授类比道:“传统图形对应动画,图像对应视频,而文字对应的就是文字本源,即文字设计。”




【全球语境下的文字信息设计】




面对近在眼前的视觉传达变革,黄克俭教授提示我们应对字体发展做深刻的思考。面对当下的发展趋势,“字体人”对行业内的当前的新认知及未来的发展应该如何思考?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共性化的“文字”是跨越国界的必备商品。2012年开始,Adobe公司和Google公司率先关注了文字全球化的发展,在汉字方面推出了自己的相关产品:Adobe公司的思源黑体、思源宋体,和 Google公司的NOTO全球字库 。对于“全球字库”这个概念,黄教授认为这个概念至少包括了“全字符集”、“多字重的家族字库”这两个维度。而汉字作为字库集中占大比例的字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要明确的是在该领域中,汉字和中文的概念其实有所差别,黄克俭教授分析道,作为表音文字的汉字分为中文汉字、日文汉字、韩文汉字等多个子类别。而要做好汉字的字库,必须把握好字符集及编码标准、字形标准及规范、字体标准及字库(包括IOS/IEC1064、Unicode,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接着,黄克俭教授回顾了中国文字改革的几个关键节点,包括扫盲运动,简化字运动,大出版运动和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出台等。随后,黄教授还向同学们展示了规范中文汉字设计的过程。

黄克俭教授结合思源黑体与思源宋体的制作过程,对横、竖、撇、捺等汉字笔形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对其间使用到的一些间架结构问题进行了讲解——如《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提到的:“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即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横担者,中画宜长。”即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的长些等;此外黄克俭教授还从思源体的各项标准设定、多语言文化平台的建立的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总体看来,思源字体分为简体、繁体、日文、韩文四大类共约四万七千余汉字,每个字符又有七种不同字重可选。总结字库制作的指导思想,黄克俭教授认为要保证中文的可读性与文化的传承性,也要对最新的科学技术加以利用,即在一定程度上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上海美术学院字体工作室】




6373843136df4.png
6373843120c0b.png




讲座最后,黄克俭教授介绍了上海美术学院字体工作室的发展运行情况。字体工作室自2015年开始筹备,创建于2017年12月,领街专家为王敏教授、黄克俭教授,拥有一支学术,实践能力领先的外聘专家团队。主要从事印刷字体设计教学及研究。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为上海在历经六十年的汉字字体设计上的贡献, 重点教研方向为印刷字体设计及字体的应用研究。工作室致力于将学术成果应用于本地实际,推动学术研究与城市发展的共通。自2017年起,字体工作室和字库企业合作,每年暑期让学生进人企业实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近年来,字体工作室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美哉汉字”中国字体设计论坛、字体设计专家工作坊等项目。字体工作室立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希望能为为保护汉字、设计汉字、用好汉字贡献出一份力量。




6373845461e86.png6373845488f27.jpg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同学A:请问您能展望一下未来屏幕字体的形态吗?



黄克俭:目前中国的字库规模飞速发展,从前几年的总共不到400套,到如今每年都能新产出上千套。对于设计者来说,字库本身对字体需求才是其重点,见字如面,千字千面,随着各种“屏幕”的不断丰富,我认为汉字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设计屏幕字体主要需要考虑其是应用于屏幕还是出版物。例如思源黑体里面有两款字重非常相近的字体,其分别用于屏幕显示和纸质出版物以保证不同媒介阅读的舒适度。这是一个设计的技巧问题。





同学B:在全球字库的趋势下,作为中国字体人应该从哪些方面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



黄克俭:在全球各大字库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汉字,这些汉字都是由我们国人来做的,因为我们最熟悉它的审美诉求。例如原来的日本设计师在设计思源黑体的过程中注重的是文字构图美学,但没有考虑中国汉字的字源学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中文汉字的标准进行了相关调整。我们做“全球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在不同的字形下保持风格统一,同时需要考虑与文字,比如英文、阿拉伯文等文字的和谐,以培养我们的全球视野和对其他文化的兼容性,将汉字之美传递到更多的地方。




同学C:请问您如何看待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黄克俭:该文件提到了三个维度: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指字符标准、字形标准、字体标准;信息化指Unicode等字符的编码标准,即各个文字的计算机内的存在方式。编码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设计文字时考虑同一个字体的标准解决,也可以通过云平台传输来解决;规范化指1965年改革后基本确定的文字样式,这是保证文化传承的关键要素。我希望在座同学有文化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把文字写好、写正确;同时我也希望集中更多力量来进行字体研究与设计,更多的设计师进入到字体设计的行列中来。




同学D:请问当文字作为图形或者纹样使用时,其形式感和可识别性该如何抉择?



黄克俭:中文作为全球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有形、声、意三个方面,同音字有时候会形成意想不到的巧妙效果,例如我为湖南旅游设计的口号“湘见恨晚”,“湘”和“相”同音已达到妙想的目的。每个人读字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涉及到模式识别和心理学等多个维度,加上口音的不同,更放大了人们对字的不同认识。作为平面设计师可以从形、声、意三个方面来发散思维;但是作为字库的设计师,必须考虑其文化性和正规性,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进行创作。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字库的规范化进程也会逐步推进。




同学E:请问我们在进行字体设计时将其他语言文字的书体形式运用到汉字字形设计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黄克俭:中国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字与汉字共生共存,这是艺术的外延,剪纸体、胖娃体是其中的代表。和讲座中全球语言的制作过程类似,在进行这种类型的设计时,一是要保证字库的齐全性,要涵盖所有的文字;二是在字排成版的时候要相生相让,在不同的平台下保证坐标系统的一致性。我们在设计字体的时候考虑的越多,使用的频率越高,能起到的社会作用越大。




同学F:请问书法家和广大青年设计师怎样才能参与字体设计的工作?



黄克俭:上世纪80年代上海印刷研究所字体工作室就招了一批有非常优秀书法底子的学生,他们就是从书法过渡到字体设计的,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成为中文字体设计大师。今后的字体设计我猜想可能会发展出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未来可以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法自动产生字库再进行微调。书法字体的微调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中国的版面有网格化的特点,每个字要在网格中有序排放,对于书法家来说要放弃一些个人文字特色的东西,在一定的“约束”下进行设计创作。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13b094931800.pn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