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速写如何转换成水墨

2022-10-14

2022年10月14日,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史国良应邀来到“上美讲堂”开讲“素描速写如何转换成水墨”。史国良教授在此次讲座中讲述了素描、速写转换成水墨的技术路径和规范。水墨人物画的学习,不宜直接进行水墨写生,应该有一个“素描、速写转水墨”的环节来作为素描、速写训练与水墨写生之间的过渡。“素描、速写转水墨”的实质,就是将造型与笔墨进行结合,这也是水墨人物画最大的技术难点,也可谓水墨人物画学习的重中之重。


637388557ce46.png637388559425a.png


水墨写生时候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来源于素描速写的基本功。史国良教授认为,素描在转换成水墨的过程也是一个“检验”的过程,当下院校的基础教育都是光影素描,其实这对水墨人物画可以说是弊大于利。光影素描是塑造形体,绘画立体感的方法,甚至能让人感觉一个静物是真实存在的。但史国良教授强调,素描的真正标准是结构、解剖、透视,要对所画的物体有基本认识。中国画要用线,要去临摹传统,要大量地去画速写,他推荐同学们去学习“三尔一黄”——荷尔拜因、安格尔、门采尔、黄胄的作品。


63738874e859a.png637388750a3ec.png


史国良教授介绍了传统画法和徐蒋体系的不同。传统画法是平面的、散点透视的,强调笔情墨趣,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代表人物有黄宾虹、任伯年、齐白石等。而徐蒋体系既要求对传统笔墨有所掌握和认识,也要与西方的造型、素描、透视等元素结合,即落笔时要用传统来表现对造型的理解。史国良教授凭借他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既然水墨是专业学习的必要环节,就需要进行修正和调整,要有从素描到速写的过渡,然后往水墨上走。速写有全部的素描因素,且更为灵动,更强调一种感觉,例如方增先、周思聪、徐悲鸿等前辈大家们都是沿着这条转换道路开展学习和创作的。



史国良教授举了徐悲鸿的《泰戈尔》《愚公移山》等例子,从中可以看出与相应素描、速写的对应关系,他强调在画水墨前根据速写稿和写生改成水墨进行大量实践,这样才能在后期直接画水墨的时候显得得心应手,完成转换的过程。史国良教授接着介绍了大量转换的细节,并进行了实例的展示:在绘画人脸时,要用线面结合来代替原有的光影和调子来营造起伏结构;用墨的时候要根据焦点透视法则来转换,皴墨或者泼墨的时候注意结构,与型进行结合,而不是传统的平面用墨等等。

进行转换的另一个好处是为画者积累素材,去生活中画速写的过程也是发现美的过程,速写画者不仅仅是画家,同时还是一幅画面的导演。首先是要让方法与水墨协调、保持一致,例如碳笔和水墨比较协调。史国良教授以自己的创作过程为例,他以前经常去北京站画速写,曾在除夕夜见证了农民工一起在站内度过寒冷的夜晚,并用各种方法进行取暖,他用画笔记录下了这一刻,形成了一张他非常满意的速写作品。史国良教授展示了自己的一系列速写转换成水墨的作品,他建议要让笔头发挥记录生活、发现美的作用,养成速写的习惯,让速写和水墨与创作保持统一。


637389414cde6.png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同学A:从您的经历来看,如何把人物画的更为生动?



史国良:要想画面生动真的就要多画速写,要时刻保持临场状态,画什么东西都可以马上驾驭它,能控制住它的形。再有要收集素材,要去生活中找到可入画的东西,再将其转换成水墨,经常进行这种练习,养成习惯。我平时会抓住生活的感动瞬间然后创作画作,也会去人多的地方,例如北京郊区的大集汇聚了各地人物,有各种场面,就十分适合速写的创作。这种速写的练习适合所有绘画种类,不仅是国油版雕,甚至包括设计类。素描不仅是简单的创作,更需要创作者的思考与研究,动态速写一般有以下四态:常态、动态、情态、偶态,创作的时候要兼具四种,才能画面生动,如果只有照片式的常态便会写的有些呆板。我们的目标是将笔墨和造型融于一体,创作出生动的画面。




同学B:请问您如何看待生活体验和绘画主题选择之间的关系?



史国良:当下的人物画主要有传统、写实和当代三个板块,在开始学画的时候就要选择要自己未来的发展路线,在之后的学画过程中要以己为主,吸收其他两个板块的优点来为自己服务。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拿手机去拍,而是要去体验、去观察,深入生活日常,去熟悉生活、研究生活,去生活中发现美。也许有的学生按照专题班的一些套路来入门,进入了美院,但是这只适合现阶段,我认为要成为专业的画家,还是要抛弃原来的定式,拿起本来到生活中去画。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13b094931800.pn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