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口奶”和“四三三”制——陆俨少先生的两句话

2022-10-17

2022年10月17日,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书画家徐建融教授应邀在“上美讲堂”开讲“‘第一口奶’和‘四三三’制——陆俨少先生的两句话”。徐建融教授在此次讲座中指出取得大成就的画家需要“第一口奶”的技术功力积累和“四三三”制的精神境界升华,并介绍了青年学子读书学习的一些方法论。


63738f502a2cf.png


【“第一口奶”】


吃好“第一口奶”非常重要,吃好了终身受益,没有吃好那么即使后天再补也是补不回来的。徐建融教授具体解读道,不要在很小的时候进行灌输式的教育,主要在15-25岁这个年龄段的学习取法,首先要求丰富多样,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要学;其次是要从丰富多样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几种去进一步学习。例如明代书画大师董其昌17岁参加科举,因书法写得差而未能获得好名次,之后他刻苦练习书法,终成一代大家。即使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是如此,上海大学的老校长钱伟长先生从小偏于文史,数理化的成绩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但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他怀抱救国热情,刻苦钻研物理,最后在力学领域获得了杰出的成就。


63738f69be587.png63738f69d3f48.png

《仿古山水册》董其昌


徐建融教授以1930年前出生,1940-1960年出生,1970年后出生为界将二十世纪画家分成了三代,继续分析“第一口奶”。第一代画家中涌现了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等大师,但第二代画家因为没有吃好“第一口奶”而相对黯淡,因为当时的素描、油画、中国画、书法等供年轻人学习的“奶”品过于单调。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外国原作开始进入中国展览,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展陈也日益丰富,因此第三代画家吃好了“第一口奶”,30岁左右就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他当时预言其中可能涌现出大师和大家,但目前并没有出现大师的可能,陆俨少先生的第二句话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63738f85152e2.png


【“四三三”制】


“四三三”制指学习时间的分配方式:四分读书、三分书法、三分画画。“第一口奶”仅仅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但是要成为大师还要有一定的境界,“四分读书”便是提高境界的过程。第一代画家不仅吃到了“第一口奶”,而且从他们的诗文中可以看到其读书之丰富多彩,这是那一代能大师辈出的核心原因所在。分析他们的作品数量,例如陆俨少、李可染、谢稚柳、傅抱石等大师,他们一生的画作数量不多,因为他们有不少时间在读书。


63738fb5ccdec.png63738ffad4925.jpg

陆俨少的作品


宋代便明确要求画工读书,且定期对他们进行四书五经的考试,所以才能诞生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千古名作,读书限制了他们不可能有大量时间去画画,但决定了他们画出来的画品格、境界一定很高。而同样吃到了“第一口奶”的第三代画家在世俗生活中往往为市场名利所累,所以没能出现大师的迹象。但徐建融教授也表达了他的乐观态度:90后、00后们的“第一口奶”同样很丰富,且这一代人的物质条件较为优越,又没有市场的诱惑,他相信这一代会再出大师。


63739024ac023.png63739024c152e.png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读书的建议】


徐建融教授针对读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广义上来说,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都值得学习,重点是中国的“经史子集”,其中的“经史”更是重中之重——“文学因时而变,经史千古不易”,再以诗词文学为辅。历代名家都发表了类似的看法,例如韩愈说:“文章岂不贵,经史乃菑畬。”欧阳修说:“文学不足恃,皆可悲。六经非一世之书,历天地无终极而存。”王国维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经史涵养人的器识,诗词文学涵养人的才情。


637390413c976.png


在读书方法上,徐建融教授认为有求熟的,即力求全面无所遗漏;有求精的,深刻入微穷其奥义,钻研发现其他人没发现过的深刻含义;有求通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读一本书懂了就让它懂,不懂的地方就让它不懂,这也是他倡导读经史的方法。读书后会有两种心得,一名为“著述”,是学而时习,把读书体会的东西拿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检验的成果,例如孔子的《论语》;二名为“著作”,是乾嘉学派以来包括我们今天硕士、博士、教授学术研究的成果。学而时习往往是通读大众书籍,学术研究则往往以冷僻书为主,以求获得重大创新。两者后来形成了研究型的书斋学问,即“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和学习型的生活导向,即“板凳何须半天冷,出门无处不文章”。读书求熟、求精,就能成为专家,像彭定求是唐诗的专家,阎百诗是尚书的专家,文化对他们来说就是工作。读书求通,就成为通才,像韩愈、苏轼、潘天寿、陆俨少,文化对他们就是修养。



孔子曾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为古代学者通过读书提升自我,而“今天”的许多人读书是为了向人炫耀自己读了多少多厉害。相比而言,徐建融教授更赞同“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古代的学者为别人造福,但今天的学者往往通过读书来谋取个人利益,他与大家一起思考读书的意义:求熟、求精的读书和研究型的学问如淬炼珠宝,求通的读书和学习型的学问如同耕织衣食,文化生态的建设既需要珠宝,更需要衣食。今天各大高校往往趋向研究型的发展,但上海大学的三学期+实践学期的制度恰恰在鼓励学生们走入社会,将所学与实践结合。


637390a1cd09a.jpg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13b094931800.pn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