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规划设计与“魔都”崛起

2023-03-26

640.jpeg

2023年3月3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教授赵民应邀在“上美讲堂”开讲,主题为“上海:城市规划设计与‘魔都’崛起”。在此次讲座中,赵民教授系统回溯了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历程,结合实例阐述了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在城市发展的作用和贡献。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城市规划建设

640-1.jpeg

上海市地处东海和长江的T字交叉口,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百年来曾有过辉煌,也经历过曲折。如今,上海作为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后的1986年,上海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简称86版总规)首次获得国务院批复;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又编制了《浦东新区总体规划》。赵民教授以此为起点,分析了上海与浦东的三十余年的沧桑巨变。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经济实力有限,产业结构落后;同时,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极大、住房紧缺、交通拥拥堵。1986年出台的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发展仍以浦西为主,以中心城区加若干郊区卫星城为模式,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相对较小。

640.png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86版总规)


640-1.png

1990年的上海外滩-浦东景象


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前,国家已经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和指定了14个开放城市;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放和发展的重心在东南沿海省份。中央宣布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标志着加快开发的重点地区扩展至东部沿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而向长江流域延伸。于是第一版《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早期方案)应运而生。在该版规划的指导下,外高桥、金桥、陆家嘴、张江等开发区域得到了确立,包括浦东机场在内的一系列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重大设施陆续奠基建设。从1994年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落成,到了1997年金茂大厦的封顶,陆家嘴的新CBD形象开始呈现;而随着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的相继建成,标志着陆家嘴的建设已经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全面实施。作为享誉国内外城市地标,小陆家嘴还建起了国际会议中心等公共建筑,它们与若干超高层建筑一起,构成了上海的美妙都市天际线。反思而言,建筑集群中的各单体建筑个性彰显,与建筑群的协调及整体意象呈现的关系似可处理得更好。

640-2.png

《上海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早期方案)


640-3.png

1997年的浦东小陆家嘴


640-4.png

2004年的浦东小陆家嘴


640-5.png

目前的浦东陆家嘴核心区全景


二、1990年代至新世纪初的上海城市规划与建设

浦东开发建设和浦西的同步大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指引,因而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新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于2001年获国务院批复(简称01版总规)。新版总规延续了疏解中心城区的思路,以多心开敞为理念;在市域的空间发展上,以强大的中心城区加宝山、嘉定、松江、金山、闵行、惠南、青浦、南桥、城桥及空港新城、临港新城等11个新城为总体结构。后来又缩减为成9个新城,曾提出了“1966体系”(一个中心城、9个新城、60个新市镇、600左右中心村);最后再演变成如今的“五大新城”(即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5个新城)。从“01版总规”至今的这段时间内,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可圈可点,目前已经建成了全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地铁网络。

640.png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01版总规)



640-1.png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


可以说“01版总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规划的预见性显得不够。上海的快速发展大大超过了原有的预期,尤其是世博会、虹桥枢纽、自贸区等大型项目建设及新的政策区设置更是大大促进了城市空间拓展,对现行总规的突破有其必然性。此外,赵民教授认为上海的文化设施建设的成就也很大,建成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图书馆,以及世博会场馆(后续使用)、迪士尼等项目;但也建起了F1国际赛车场和若干高尔夫球场等具有争议性的项目。对此需要深刻反思,不忘“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

640-2.png

上海迪士尼实景

640-3.png

上海“01版总规”总图与2006年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比较


三、新时代新理念指引下的规划建设

640.jpeg

赵民教授指出,总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社会代价。既有客观原因,诸如需要抓住势瞬息万变的发展机会,以谋求快速发展;也有主观原因,包括发展观和发展方式存在偏差,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不够,法治不健全等。党的十八大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和“质量型发展”等理念;并明确提出要建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在具体措施上,先后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这标志着我国在深化改革和促进转型发展方面的思路和策略已经变得更为清晰、更加科学和更加准确。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了自然资源部,整合了国土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的事权。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该文件的内涵极为丰富,是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后的改革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建构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多规合一”新规划体系框架下,各地正在制定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也在推进之中。


四、《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的编制与实施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市及时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简称2035总规),“2035总规”已经由国务院批复实施。上海要在“2035总规”的指导下,“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塑造特色风貌,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管理服务,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赵民教授指出,该版规划是全域一体化的规划,十分重视开发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划定了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同时也划定了文化保护控制线。在总体规划之下,各个市辖区以及虹桥、张江等开发区都新编了规划;各新城开展了城市设计的国际招标。此外还编制了市政设施、商业服务、文教体卫、养老设施等方面的专项规划。

640.png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报告

640-1.png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用地布局与城镇圈规划)

640-2.png

张江科学城空间战略规划

聚焦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这“五大新城”发展是此这版总规的亮点之一。市政府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以“2035总规”为引领,着眼于谋划超大城市整体战略布局和城乡空间新格局,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统筹新城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将新城建设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区,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换言之,这“五大新城”不仅是服务于上海城市发展的郊区新城,而是要打造成为具有区域辐射服务功能的区域节点城市。



上海“五大新城”的区位示意


南汇新城105社区总体鸟瞰图


城市规划不仅要指导新的建设,还要指引城市的更新和保护;尤其是要对历史街坊等旧区进行专项调研,以制定修缮规划,并结合新的功能需求提出再开发、再利用的方案。如设在外高桥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它承载了改革开放的新使命,其空间供给是通过存量用地的转型而实现的。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已经进入了以存量开发为主的阶段,诸如田子坊、1933老场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油罐艺术中心、桃浦当代艺术中心等项目已经获得了一定成功。上海还有许多城市更新和建设项目有待推进,诸如以千百计的小型社区公园建设, 15分钟生活圈的完善,城中村改造,城区管线改造等。规划师、建筑师以及其他各类设计师均有着广阔的舞台,可以为宜居城市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入口实景(基于原综保区的转型发展案例)


上海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案例


上海杨树浦电厂及周边区域改造规划示意


赵民教授还提到,“2035总规”具有区域的视野,高度重视与近沪地区的协同发展,提出了上海大都市圈的空间概念,并将地区交通和战略协调纳入了规划考量。

最后,赵民教授作了总结:在上海的历史发展和近40年来的崛起过程中,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各个学科专业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具有重要意义。在各方努力下,“魔都”未来的发展必将更为可期。




上海“2035总规”的近沪地区协同发展分析及规划安排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同学A:江苏有着广袤的平原地区,但是长江以北的开发速度相比长三角核心地带稍显缓慢,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上海与这一块地区之间的联系的?


赵民:江苏省内部差异较大,受制于长江天堑的存在,建设从上海直通苏北地区的铁路存在一定的建设难度,而上海与苏中、苏北之间的崇明地区又是一个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岛屿,所以跨江向北的联系并不如朝苏南方向紧密。如今交通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苏锡常等发达城市在苏中、苏北地区也建立了若干帮扶园区,通过输出技术、资金和产业来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地区发展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从文化和观念差异等方面来看待这一问题。


同学B:上海的滨江公共空间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请问您对上海的滨江开发是如何看待的?


赵民: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就是要把最重要的城市滨江景观资源让给公众使用,打通滨江岸线是一项值得提倡的惠民工程。随着杨浦滨江、徐汇滨江、北外滩等滨水空间的陆续建成,上海的滨江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我看来,滨江再开发的规划设计过程相对次要;而滨江的用地功能调整、产权收回等工作的难度非常大,因而这个过程也就更为重要。


同学C:我国经济从“外循环”转向“国内国外双循环”,之后也开展了许多“造城运动”,在如今的经济大环境下,您认为这些新城未来将何去何从?


赵民:”造城“现象在前几年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高铁新城建设造成了浪费。所以中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要讲究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调整。而上海提出加快“五大新城”建设,都是有基础的,其实主要是在原先的县城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所以并不存在其他地区的“造城”问题。面对如今的大环境和新格局,城乡规划建设要讲“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则要充分考虑内需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学术支持及校对:刘勇


更多精彩内容尽请关注

【上美讲堂】官方抖音、视频号



6412d58a436d6.jpeg

关注【上美讲堂】官方公众号

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412d5ad9c93b.jpeg


6412d5c01fff2.jpe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