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与更新

2023-09-18

799abf3bdfb756aea57eb5dffead50ea.jpg


2023年9月1日,广州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原主席赵健教授,应邀在“上美讲堂”做了题为“旧改与更新”的专题讲座。讲座吸引了数百名师生现场聆听。


640.jpg


目前,上海城市化的进程已经超过了65%,大规模的“新建”应会放缓,而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尤其是沿黄浦江、苏州河两岸)的旧建筑、旧厂房、旧仓库、旧民居的“旧改与更新”,可说已经是上海当下面临的城市更新发展要务,同时也是设计教育从业者必须面对的教学和学习课题。此次讲座中,拟借助于“案例解读”的方式,观察并研究“旧改与更新”类型的项目,帮助学习利用在地条件、业态互洽、空间缝合、界面织补、科技嵌入等途径,认识并探索在设计教育中缺失的有关内容、系统及可能性。


【英国圣马丁设计学院的毕业展陈】


640.jpg


圣马丁学院工业设计系某年的毕业展场、亦属特殊且别致的“旧改”案例。

该展陈的设计,围绕表达“小心、避让、危险”等警示信息的黄黑双色相间的胶带设计展开,以凸显“工业机床密集”的原有展场基调,从而生发其展陈逻辑的起点。另外,用黑色薄膜将所有的工业机床全面覆盖包裹,仅留出操作平台以形成用于作品展陈的基面;再将沿边缘贴有“黄黑双色相间胶带”的大型制图板放置其上,这样,置放展品的展陈界面就形成了。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整个空间既是(旧的)教学的实验工场,同时也是(新的)临时且有创意及辩识度的展览场地,可谓旧改与更新且“一物多用”的另类典范;同时,利用胶带所呈现的图形符号及由此生发的特殊展示性,既划分出不该触摸“与本展无关”的旧改区域,又凸显出可以触碰“本展陈载体”的更新界面……从而实现该(空间)项目“旧改与更新”的设计目标。


640.jpg
640.jpg


“旧改”不等于简陋将就,而梳理旧有条件,发现旧有问题、以此为起点寻求“更新”的路径、可能性及新旧结合的前景,这是“旧改与更新”语境下设计学习的独立且必须的课题。


【丰田产业纪念馆】


如果说圣马丁毕业展场设计属旧改与更新的“短时及可变”案例的话,那么丰田产业纪念馆相对来说则属旧改与更新的“长期及固定”展陈案例了。该项目由历经近百年的丰田纺织工厂改造,完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640.jpg
640.jpg
640.jpg


在旧改的实施中,一是新建了与旧厂房锯齿形屋面相同的崭新屋面,二是细心折解和保留旧墙体上的锯齿形屋面残痕,三是用与“旧砖”同类型的“新砖”,对旧墙的形廓作填补和收口……这样,既补强了旧物,又增设了新品,还形成鲜明的新与旧交互价值——旧的升华为历史文物与产业文化,新的形成该纪念馆的仪式大厅和接待场景……这样的旧改策略远不止于物理意义上的修修补补,可谓是“旧改与更新”的教科书级别的实践。


640.jpg
640.jpg


同样,为保护“旧墙体”,建构了“新的”精细且连续的支撑体系——从而令旧墙自然蜕变为(支撑构造呵护着的)“精贵藏品”——令丰田企业近百年的(旧的)苍桑残垣,绽放出精神的、文化的、感性的、生动的价值。 


640.jpg
640.jpg


可见、保护是旧改的起点,但“旧改“并不止于“保护”。必须挖掘并梳理旧改的主题,实施问题的解决和旧物的活化,让旧改在更新的过程中,积极转换并产生出新的用途。


【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实际是持续500多年的超级“旧改”项目。如果近距观察,可清楚地看到不同年代对其进行修复和更新的痕迹:某处朽裂或者崩破,工匠会锯开它,然后嵌入新的同质的石材,以还原既有形象。结果是,形象虽力求完整还原,但绝不“修旧如旧”,而是新旧啮合,相互映衬……;经几百年的无数次“以新补旧”,米兰大教堂远看仍保持世人心目中的洁白身躯,更因“新旧交织”造成的斑驳“疤痕”而更显力量的视觉肌理,显然比“纯白”更丰富、更深沉、更充满历史的魅力……米兰大教堂迄今500多年的生命过程中,就这样不断被呵护、被修复、被一点点替换——它像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一直在代谢、替换、发展、蜕变着。


640.jpg
640.jpg
640.jpg


【德国国家画廊】


640.jpg


德国国家画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宫殿式建筑,可以明显地看到其经修复、旧改及更新的痕迹,以及由此形成的特殊美感与特征。在入口,人们会发现其恍如隔世的相貌——它与现代人的观赏预期及审美惯性完全不相符合,它以“疤痕体质”与时代抽离,令人带着问号、惊叹号、省略号经由它……进入展厅,去意外地感受它与众不同的独特且复杂的艺术、历史与文化信息。从此意义来说,其“旧的”信息——博物馆本身的历史——与馆内的藏品同样可贵,它本身即是体量最大的馆藏品。


640.jpg
640.jpg
640.jpg


艺术馆、博物馆的“昨天”,是包裹和存放藏品的容器,供贵族、精英、文化人、专家等“进入”的空间;而“今天”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其藏品与“容器(空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藏品可以构成空间,空间也可转换为藏品。例如(新的)上海浦东美术馆,就把隔江相望的外滩(旧的)万国建筑群转换为“作品”,可步举景移地框入自身的“建筑画框”里——新旧互换、图底互换。


640.jpg
640.jpg


【上海老船厂1862与上海美术学院宝钢校区】


上海“老船厂1862”与上海美术学院“宝钢校区”,这两个“旧改”项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有巨大的厂房、都有着巨构的桁架。如果合理且巧妙地利用好这长900米,宽200米,高30米的(旧的)巨型空间,那么它天然会转换为上海美院的“大IP”,注定会成为上海美术学院的(新的)形象载体。


640.jpg
640.jpg
640.jpg


从逻辑上说,上海美术学院宝钢校区应与老船厂一样,遵从“房中房”的思路,梳理“旧改与更新”的基本逻辑——利用(旧的)超乎寻常的尺度条件,跨越并超越现行法规的限制,顺势而为特殊的、异乎寻常的巨构空间,从而达成“更新后”超级的集成性、地标性和话题性。


640.jpg

640.jpg


【植入与搭建型旧改】


640.jpg


对旧有的建筑空间,首先进行“硬件的”整理、修复、补强和简化,然后在其间植入与布置可移动、可调整、质感及体量相异、形态与功能互补、新品与旧物混搭、调性与空间关连……的多样要素(物品),以综合及同步的方式,一体化地实施“旧改与更新”。 

640.jpg
640.jpg
640.jpg


这种旧改方式在东南亚的文旅设施中较为普遍,例如清迈、芭提雅等地的民俗类酒店,就往往巧妙利用当地(旧的)建筑,经清理和修补,再充分并创造性地借用地方特有的丰富且多重植物形态,与旧建筑互相遮挡、互相点缀、相应生辉,形成基本的“旧改”基础和“更新”载体;然后综合采集并释放东南亚民俗文化物件的多样性,以建构、搭配、布置、陈设出各类应用需求及文化主题的(新的)场景。


【威尼斯海关大楼画廊】


威尼斯海关大楼画廊,是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经典“旧改”案例。作为历史建筑,它与许多意大利同时代同类别建筑一样,外部立面为石头,中间辅助墙体是红砖,顶部则是木构。安藤忠雄除对此做非常细致的调整、修补、保留和强调外,为了使本身简朴且最低限的“更新”部分能彰显力量和辨识度,有意保留甚至强调了残破的(旧的)若干细节,以形成新和旧的对比。运用“旧改”的逻辑,将各种“更新”细节安顿得出神入化,再加上“安藤忠雄”这四个字的加持,无数游客总能从这里悟出、琢磨出、自作聪明地“产出”更多的话题⋯⋯以至于游客(观众)对其“旧改与更新”的兴趣,有时超过对其中展陈的艺术品本身。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普拉达艺术基金会总部】


米兰“普拉达艺术基金会总部”,同样是以旧厂区建筑群为基础,基本保持原结构和原相貌,创造性地添加、附丽、嵌入新的元素,将原本的形而下朴素厂房,改变为形而上的艺术空间——普通的小阁楼变身为普拉达奢侈品调性的金光灿烂“黄金立方”;普通的平层库房通体镜面反射,自已则隐身消失;新增的寻常小楼细节怪异,内部却极尽细密精致;洗手间形态逆反,整个一硬朗酷帅的工业风/冷抽象/多巴胺色系的“重型艺术装置”……这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从旧改至更新”的手法,其非生活化、不可思议、超乎寻常的品相,恰如其分地映射出普拉达艺术的调性和力量。


640.jpg
640.jpg
640.jpg


旧改似乎是“废物利用”,其实是当下社会的城市更新、社会文化可资利用的“潜力源”和“宝藏库”。


640.jpg

精彩问答

640.jpg
640.jpg
640.jpg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同学A:日本在“旧改”中会在旧物上叠加新物,形成新旧的联系与互动……请问这是否与文化差异有关?

赵健:日本人多地少、资源贫乏,条件与环境决定了其设计不得不“小、薄、轻、透”;同样由于自然条件所限,首先得保证的是住居的基本结构和屋顶稳固,而墙体和其它部品则几乎都可归为“可更换”物件;也为此,针对“可更换”这一特性,他们在材料工艺、建造工法、工业化和装备化的水平等方面,相应就发展时间较长、水平较高……因此,相对而言,“不可动”且固定的部分就显得“旧”,而“可更换”部分就常换常新——犹如你所说的“旧物上叠加新物”……


同学B:上海周边的古镇或上海市区的弄堂,其改造取向多为旅游业,趋于同质化,原有特色失却,并且还难以达到带动当地经济的效果,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种情况的?

赵健: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尽管辨识度极高、外部形态极富综合价值,但内部空间状态确实难以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要,故旧改与更新必须正视现代应用场景。

意大利罗马的有关法律规定,历史及旧建筑的墙壁(外部形态)哪怕是私宅也属于国家,个人不得随便改动;但是,其内部空间则属于业主属于私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修改,这种“里外有别”的做法得到广泛认可。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现阶段,政府与资本是“旧改与更新”主要的推动力量,所以自然会出现一些或粗放或不够精准的现象。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要有明确的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把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具体项目有机联系。今天的设计真正且必要做的是所谓“旧改”,需逐渐并持续地“织补”各种既成要素,逐渐并持续地“缝合”因曾经的粗放而造成的各种空缺和孔洞。


学术支持及校对:邱宇


更多精彩内容尽请关注

【上美讲堂】官方抖音、视频号



6412d58a436d6.jpeg

关注【上美讲堂】官方公众号

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412d5ad9c93b.jpeg


6412d5c01fff2.jpe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