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与手:从几个绘画短视频谈起
2023-12-20
2023年11月24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方版画视觉文化研究所所长蔡枫教授应邀在“上美讲堂”做了题为“眼与手:从几个绘画短视频谈起”的讲座。在此次讲座中,蔡枫教授通过播放多个绘画短视频并与同学互动,讨论了绘画是某种“双手想要看见,双眼渴望去抚摸”的说法。
在讲座前言中,蔡枫教授指出,传统绘画像“刺绣的正面”,力求对象的相似性,表现了手对眼的从属。现代绘画便像“刺绣的背面”,那些密密麻麻、纵横交错、层层叠叠的“挂线”正是画者视觉轨迹和运动的手势,这种手势踪迹不仅指向指示物,而且与自身发生“纠缠”。画作依然是一种视觉现实,但强加于视野的是一个没有清晰形状的空间和一种没有休止的运动,这是眼睛几乎跟不上的,从而打破了视觉。将这样一种颠倒过来的关系称为手工的,或称之为一种触觉的视觉,因为视觉本身在自己身上发现一种它所具有的触摸功能,而这一功能与它的的视觉分开,只属于它自己。我们或可以这么说,画家用他的眼睛绘画,但那是因为他能用眼睛触摸。
蔡枫教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临图片、画写生的学画经验中, 眼手工作机制是怎样的?他提示说,看画不只是看图,还要看艺术家的眼睛,这有助于理解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工作机制。而艺术家在创作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机制,还是将其忘掉,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蔡枫教授强调,专业人才与一般艺术爱好者不同,他们需要去了解和思考更多关于艺术和绘画背后的东西。值得一提的是,眯眼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体,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细节,这是一个有悖论但同时也可以被体验到的事实。
蔡枫老师强调,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关注眼睛和手的关系,思考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他以贾科梅蒂为例,指出贾科梅蒂在绘画时会眯着眼睛,以便更清楚地看到细节。透视法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但在艺术创作中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蔡枫老师提到了霍克尼反对透视法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视觉是移动的,因此他在创作过程中会拍摄大量照片,然后将它们拼凑在一起,以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而中国的绘画注重在画面中融入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与西方的透视法和移动观看也有所不同。
贾科梅蒂的作品
贾科梅蒂的作品
蔡枫老师认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挑战自己,尝试新的方法和技巧。他指出,贾科梅蒂在绘画过程中会不断修改和完善作品,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他的绘画有些像“乱背刺绣”的方式,这种方式既保留了叠层痕迹,又让绘画过程呈现。我们或可以这样讲:画家不在画面之上,而是钻到画面之下,即使在盲目状态下,绕到画作的背后从事绘画。同时,蔡枫老师也提到了霍克尼在创作过程中会使用各种新的工具和技术,以实现他的艺术理念。蔡枫教授认为,传统的绘画方式往往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容易导致画家的思维固化,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当代艺术家需要具备探索和冒险精神,以推动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蔡枫老师认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思考作品的价值所在。他以贾科梅蒂为例,指出贾科梅蒂在创作过程中会不断反思自己的作品,试图找到一种能够体现其艺术理念的方式。同时,蔡枫老师也提到了大卫·霍克尼在创作过程中会关注观众的观看方式,他认为观众的观看方式会影响作品的价值。不同艺术家有不同的创作方法和思路,这些方法和思路可以相互启发和借鉴。
大卫·霍克尼的作品
大卫·霍克尼的作品
大卫·霍克尼的作品
蔡枫教授讨论了画家巴塞利兹和亨利·米肖的作品和创作方式,以及眼睛和手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巴塞利兹的主要标志是画倒过来的图像,但并不是简单的反转,而是与看世界的方式有关。他提到小时候看世界的倒像是婴儿阶段的正常现象,而巴塞利兹的作品也探索了这一点。他还提到了心理学实验,即倒过来临摹可以提高绘画技巧和看到有趣的东西。亨利·米肖兼具诗人、批评家和作家身份,他因心脏问题而服用一种药物后出现了绘画风格变化,这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大脑潜意识问题。
巴塞利兹的作品
巴塞利兹的作品
巴塞利兹的作品
亨利·米肖的作品
亨利·米肖的作品
蔡枫教授接着讨论了艺术创作中的线条和眼睛与手的关系。亨利·米肖的著作《线条的冒险》强调画线条是在冒险,而他的作品也展现了一种特殊的状态,与常规的视觉经验不同。米肖认为,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有损于形象的表达,是创作冲动的一种妥协,而绘画则与创作者的感受构成了自发性的联系。因此,在他的绘画中时常可见一种原始的冲动,又让人想起那些无法解读的古老文本。在讨论波洛克的作品时,蔡枫教授提到了随机性和偶发性的交织,并强调了眼睛与手之间的联系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讨论身体与手的关系时,蔡枫教授提到了三个时期,包括古典时期、印象派和表现主义。以及三种眼与手的关系,一,古典绘画:手跟眼睛走。二,表现性绘画:眼睛跟着手走。三,走动绘画眼睛跟着身体走。再加上第四:数码绘画:眼睛跟着手指走,我们只用手指头了。由此,他强调了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和手工性,并认为这些特点可以与AI形成对抗。
波洛克进行艺术创作
蔡枫教授讲述了古希腊画家阿佩莱斯的一个著名典故,这个典故涉及到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阿佩莱斯在访问一位画家时,在其画板上画了一笔,然后告诉佣人这是他的名字。当画家回来后,他立刻认出了这是阿佩莱斯的作品。这个故事展示了艺术家之间的默契和对线条、风格的敏感。他提到了线条在绘画中的两种类型:有机线和无机线。有机线是指描绘的物体带有温度和情感,而无机线则是指哥特式的线条、几何和抽象等风格。他强调,艺术家应该从其他领域汲取灵感,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即使数码绘画时代到来,艺术家也要学会运用五种甚至更多感觉来创作作品。
冈瑟·弗格回顾展“路与径”
蔡枫 手机涂鸦:新兴木刻上的绘画
画作依然是一种视觉现实,但强加于视野的是一个没有清晰形状的空间和一种没有休止的运动,这是眼睛几乎跟不上的,从而打破了视觉。将这样一种颠倒过来的关系称为手工的,或称之为一种触觉的视觉,因为视觉本身在自己身上发现一种它所具有的触摸功能,而这一功能与它的视觉分开,只属于它自己。画家用他的眼睛绘画,但那是因为他能用眼睛触摸。要知梨子的滋味,在于水果与舌尖的触感,而非水果自身;同理,绘画也是如此,最本质的是感性行为的时刻,用线和色点去涂抹的手工空间,连同每次观看伴随之而来的感觉。蔡枫教授总结说,绘画是某种“双手想要看见,双眼渴望去抚摸”的东西,我们要“用手去看、用眼睛去摸”,拓展视野,成为真正意义的艺术家。
学术支持及校对:孙灵
更多精彩内容尽请关注
【上美讲堂】官方抖音、视频号
关注【上美讲堂】官方公众号
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