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创作语言传承与创新解析

2023-12-29


640.jpg


2023年12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及中国画系主任唐勇力教授应邀在“上美讲堂”做了题为“中国人物画创作语言传承与创新解析”的讲座。在此次讲座中,唐勇力教授依据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城市·人物”2023全国高等艺术学院人物画教学与创作师生作品展,对参展作品主题立意的重要性、图式构成的多样性、人物造型的准确性、色彩色调的丰富性、语言技法的独特性等方面做深入分析,发掘亮点,指出缺点,提出问题共同讨论,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创作能力。

640.jpg

唐勇力教授认为人物画在中国绘画领域里历史最为悠久,与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最为密切,体现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特殊功用。近百年来,中国人物画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种发展变化不仅体现在人物画家数量的增加,也体现在代表性画家和代表性作品地不断涌现。从近代美术史中不难看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与学院美术教学的演进与完善息息相关,在创作形式、绘画语言和材料探索等方面均有新的拓展。

640.png

唐勇力教授开展日常教学


作为上海美术学院的中国画系主任,唐勇力表示,上海美术学院的中国画专业以“新海派”为旗帜,以上海都市文化为土壤,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秉持传承与探索并重的教学理念,拓展学生视野,以发展的眼光回望传统,探索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培养新时代的研究型人才。在教学上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主动借鉴吸收西方及其他文化和当代艺术中的精华,探索“传统+可吸收的西方艺术形式理念”的教学方法,形成“新海派”教学特色,强调中国画教学的现代性。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海派艺术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王震等,到刘海粟、程十发以及后来很多的国画大家都各具个人特色。因为上海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各种不同的艺术流派、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在这里交融汇聚,是新兴艺术的策源地。“新海派”文化应该以当代性、多样性、包容性为主流意识,以海纳百川、与时俱进为特点,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具有广阔的国际性视野。“新海派”文化既以传统为根脉,又具世界眼光和时代意识,有标准,但不局限,找到古今中外之融通之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于至深至高处求统一,是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的宗旨。唐勇力表示,举办全国高等艺术学院人物画教学与创作师生作品展是希望为教师们和学生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师资队伍的构建是高等院校发展的核心要务。中国画专业的“学院模式”是否能够持久发展,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高校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与创作模式,需要经过教师们数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系统性、规律性的教学方法。现在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人物画教师队伍结构较为合理,有传统的,也有当代的,还有学院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方向来选择老师,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专长进行指导。

640.jpg

640.jpg

中国人物画创作必须具备五大要素才能成为最佳的作品:主题立意、图式构成、人物造型、色彩色调、语言技法。唐勇力教授指出,合适的学科建制也是开展教学的必要途径,他提出了学习中国画所必需的六个基础,分别是:造型基础、传统绘画基础、文史哲基础、书法基础、现代艺术理念和色彩基础。其中,造型基础是指对于绘画造型能力的培养,好的造型需要建立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审美的水平。传统绘画基础是指学习和掌握古人经典的绘画语言和技法,这是中国画的基础之一。文史哲基础是每个中国画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知识储备,包括中国的文学、历史和哲学等。书法基础是每个中国画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中国画如果没有好的书法基础,品质会降低很多。现代艺术理念是紧随时代的,学生需要学习当代艺术理念并进行实践创作。色彩基础是指对于色彩修养的培养,色彩修养是每个人必须要有的,对于艺术家来说尤为重要。四年的中国画教学以六大基础为本建立教学大纲,一年级进行全面的基础训练,二年级开始按人物、山水、花鸟分科教学,四年级根据各自创作风格进入不同工作室学习。

640.jpg

唐勇力教授指出,如今,中国人物画教学在各大院校中国画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课程设置也较为系统和稳定,主要依赖于中国传统绘画深厚的积淀,可继承和学习的形式、语言、技法非常丰富。因此,人物画的教学轨迹必将按照中国画的规律发展,以写意精神为指导,兼容并蓄,完成新时代中国画现代性转型。

640.jpg

640.jpg

中国的地域广阔,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不同,风土人情也不同,画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所属地域的风格。古时有南北宗、吴门画派、浙派、海派、岭南派等,现在也有许多以地域为标志的绘画风格。其原因就是由一个地域的画家群组成了整体的绘画面貌,而这些画家的艺术风格反映在该地域高等院校中国画专业的教学上,形成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唐勇力教授认为,在人物画的教学与创作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10年前,以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分别作为主题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由中央美术学院首次举办。此后,这项学术活动由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轮流接棒举办。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依托教学与创作的成果,分别就不同的议题展开交流与研讨,渐成机制,推动了中国画的学科发展。当前,该活动已成为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中国画专业互鉴互学、共同发展的重要学术平台。在活动中,各院校的人物画教学理念与创作成果都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展示,呈现出良好的“互鉴”效果。唐勇力教授认为,随着文化交流、资讯传播的越来越发达,不会因为地域而限制艺术家们的互相吸收、互相借鉴,发展传统艺术语言,创作出全新风格的作品。况且,这种交流也有助于学院教学形成脉络并扩散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地域,有益于人物画健康持续的发展。

640.png

2023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与创作师生作品展合影


唐勇力教授介绍说,此次展览的主题是“城市·人物”。城市是人赖以生存的聚居所,人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与城市是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对“城市”的概念有着最直观、最前沿的解读。当今时代,中国人物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多元化艺术形式的大环境下,存在于美术学院中的人物画教学、创作两方面既需要持续地向前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次展览,上海美术学院延续了2021年举办“城市·山水”全国高等艺术学院人物画教学与创作师生作品展的学术思路,继续以“城市”为命题,探讨新时代城市与人物在中国画创作领域的文化关联,借此来探讨中国人物画传承、创新、发展及教学等问题,集思广益,互通互鉴,推进新时期中国人物画创作及教学的模式,这将成为上海美术学院的教研学术品牌。本次展览有全国42所院校与机构、近300位教师的参与,数量均为历届活动之最。唐勇力教授相信,此次展览的举办必将对现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以及高等艺术院校中的人物画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640.png

2023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与创作师生作品展海报

640.png

2023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与创作师生作品展现场

640.jpg

唐勇力教授依次介绍了此次展览的作品。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教师作品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人物画的创作面貌和教学实力。冯远院长的《城市拂尘侠》表现了工人们在清洗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工作场景,画面生动而有节奏感。白璎的《喜乐融舞》入选第十三届在全国美展,人物造型富有情趣,动态的描绘非常有趣味。毛冬华的《马叙伦先生》人物肖像吸收了西方素描的因素,又与传统笔墨相结合,具有时代特征。贺兰山的《我们仍然未知》造型扎实,笔墨松弛自如。李戈晔的《海上方舟——犹太人在上海》主题立意好,构图形式佳。倪巍的《画室一角》以变形的造型描写当代城市人,形成强烈的个性化语言。周隽的《暖阳》则抓住了上海城市生活的时代气息。齐然的《同学》形像丰满,表现了当代年轻人精神面貌。范墨的《台艺大电影系的港澳女学生》展示了扎实写实功底,描绘的人物非常有时代性。其他老师如苗彤、佟平原、丁小真、计王菁、翁颖涛、田佳佳、隋洁、何振华、马新阳、陈静、史晨曦和包若冰的作品也都各有特色,有的具有装饰性,有的充满意境,有的富有动感,有的带有一种抒情性。总的来说,这次展览展示了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们在人物画创作上的深厚实力和独特视角。

640.png

冯远《城市拂尘侠》

640.png

白璎《喜乐融舞》

640.png

毛冬华《马叙伦先生》

640.png

贺兰山《我们仍然未知》

640.png

李戈晔《海上方舟——犹太人在上海》

640.jpg

倪巍的《画室一角》

640.png

周隽的《暖阳》

640.jpg

齐然的《同学》

640.png

范墨《台艺大电影系的港澳女学生》


唐勇力教授接着介绍了其他艺术类院校的教师作品。例如中央美院王晓辉的作品《城市星链》展现了夸张变形的造型语言特点,在立意、构图、造型、色彩和笔墨技法方面独具个性。林彬的作品《清凉静苑》用没骨的方法描绘了人们在公园里休闲的生活场景。唐勇力教授点评道,作品使用了没骨的笔法,也有积墨的方法,体现出松弛和严谨的相结合的笔法,但存在着较为松垮的不足。唐勇力教授还介绍了金瑞的《中华医学》,该作品是主题性创作,用写实的工笔画语言将历代著名的中医画在一个画面中,时间跨度超越千年,融和了传统壁画的形式,画面饱满,造型严谨,色调统一。

640.png

王晓辉《城市星链》

640.png

林彬《清凉静苑》

640.png

金瑞《中华医学》


唐勇力在讲座中还讨论了各院校学生作品的特点和质量。他认为学生作品的质量总体上是非常好的,创作立意有想法,画面形式感好,色彩协调,然而也存在缺乏个性化造型和笔墨能力较弱等问题,他呼吁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此外,他还对不同美术学院的学生作品进行了评价,他称赞了中国美术学院对浙派人物画笔墨的传承,中央美术学院的中西融合的特点,西安美术学院对汉唐艺术的继承,广州美术学院的岭南画派特点以及鲁迅美术学院的当代性特点。最后,唐勇力教授表示,他希望各位师生可以通过不同院校创作和教学的风格,理清思路,强化特点,发展更多样化的创作和教学模式。

640.jpg


学术支持及校对:李戈晔


更多精彩内容尽请关注

【上美讲堂】官方抖音、视频号





6412d58a436d6.jpeg

关注【上美讲堂】官方公众号

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412d5ad9c93b.jpeg


6412d5c01fff2.jpe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