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美术的书写:以全国美展的创作研究为中心

2024-01-12

640.jpg



2023年12月8日,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评协理事、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全国美展评委、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尚辉应邀在“上美讲堂”做了题为“中国式现代美术的书写:以全国美展的创作研究为中心”的讲座。在此次讲座中,尚辉教授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筹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讲起,介绍了这一在主题表达上形成对社会新的精神风貌的形塑,表现人民生活、塑造人民形象成为全国美展区别于中外其它美展最具鲜明特征的艺术盛宴。他指出,在美术各门类全方位的展示中,那些具有创新性的作品逐渐成为入选与获奖的重要标准;但这种创新不是个性张扬的标新立异,而是在贯通古今、融通中外的艺术传承基础上对表现题材、创作手法与语言技巧的新突破、新创造,艺术水平的高低由此成为衡量入选与获奖作品另一个重要评审标准。




640.jpg

640.png


一、全国美展体制的形成

尚辉教授首先讲述了中华民国时期和1949年之前全国性美展的情况。在1910年之前,中国没有“美术展览”这个概念,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美术展览成为了大众接触美术作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民国时期,一共由国民政府教育部举办了三次全国美展,1929年举办的第一次全国美展在上海新普育堂举办,引发了徐悲鸿和徐志摩等人的“二徐之争”,即关于中国美术应该向写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发展的问题。第二次全国美展在南京新建立的国立美术陈列馆举办,规模最大,此后还在国立美术陈列馆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第三次全国美展于抗战时期的1942年在重庆中央图书馆举办。




640.jpg




而目前我们所称的“全国美展”实际上是在1949年7月份举办的,这是中国美术界的一次重要事件,因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是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发起组织,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这次展览是庆祝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举办的艺术资料展览会的一部分。展览包括各种艺术形式,如画报、窗花、剪纸、漫画、木刻、年画、连环画、油画、彩墨画、雕塑等,展览艺术门类的顺序体现了具有宣传性和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展览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全国美展的主题内容和要宣扬的文化思想理念。从1949年第一届到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全国美展记录了新中国社会面貌的巨大变迁与和审美变化,也推出了许多重要作品,对于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书写具有重要影响。


640.jpg

640.jpg


尚辉教授介绍说,从第二届全国美展开始,这个展览被认定为庆祝建国五周年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第三届全国美展的认定存在不同的说法,最初认为是在1962年举办的纪念讲话发表20周年的全国美展,但在后来的官方介绍中,又回到了1960年的说法。在第四届全国美展中,有关人物画,写实造型和传统笔墨相结合,成为当时水墨人物画的一个亮点。1979年庆祝建国30周年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第一次以投票方式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中,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刘宇廉、陈宜明、李斌的《枫》连环画和徐匡、阿鸽的《主人》获得了第一名。从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全国美展开始进行评奖,并且分15个门类在各地同时展出。全国美展体制由此形成,规模庞大,仅油画就数以千计,因此采取了先在省会城市举办,各省对一些重要画种进行初评筛。也有些独立展区在此后从全国美展演变中发展而出,独立展区为投稿提供了便利,直送作品可以和评委们直接见面。

二、全国美展的题材与主题特征

尚辉教授指出,全国美展注重题材与主题表达,与艺术沙龙展览、探索性展览有较大区别。全国美展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劳动者的审美而进行艺术创作,是新中国的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题材主要分为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大类。


640.jpg

640.jpg



在历史题材中尤以革命历史题材最为重要。尚辉教授指出,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主要是宏大叙事,而八十年代以来则注重微观叙事。这种微观叙事中的宏大叙事和宏大叙事中的微观叙事,使得历史题材的创作更加丰富和深入。他比较了历史画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区别,历史画是历史事件的绘画再现,而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则是基于历史题材的再度发挥。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和韦启美的《儿子立了功》是第一届全国美展出现的历史画和现实题材作品。最著名的历史画作品当属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它体现了历史画在表现宏大场景时的优势。这些作品通过图像建构,将历史事件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640.jpg




尚辉教授通过古元对某件获得金奖作品的质疑,引出了艺术思想在八十年代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对历史题材的表达上,即使是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艺术家也可能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出不同的主题,如陈树东的《入城式》,表现开国大典的不同作品等,这些作品不仅角度不同,而且融入了艺术家的个人体验和思考,使得历史题材的表现更加丰富和深入。历史题材在近年来有画面元素和艺术语言的突破和创新,也会因为敏感题材而受到限制。此外。尚辉教授还介绍了一些其他类型的历史题材作品,例如王宏剑的《春之祭》《和平》《不会忘记》等,这些作品都展示了历史题材在艺术创作中的广阔空间和潜力。




640.jpg
640.jpg




尚辉教授讨论了现实题材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代表作有方增先的《说红书》、詹建俊的《高原情》和戴恒扬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现实题材涉及到农民、工人、军人和少数民族形象,其中工人形象是上海艺术家擅长创作的题材,而少数民族题材则是全国美展中最多表现的内容之一。一些作品直接取材于现实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成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经典作品,例如《人民和总理》和《山川巨变》。一些作品描绘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形象和城市底层人物,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变化,展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例如王宏剑的《阳关三叠》和忻东旺的《早点》。此外,现实题材也涉及到用山水画表现工业文明的场景,这是传统文人画在新时代面临的全新挑战。尚辉教授鼓励艺术家从现实中寻找创作灵感,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艺术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的变化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三、主题与生活、继承与创新、个性与水平的辩证关系

尚辉教授分析了艺术作品主题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尚辉教授指出,艺术家需要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他通过孙滋溪《天安门前》一个具体案例,来阐述深入生活的重要性,这幅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了具有身份和典型化的农民形象。他强调,深入生活不是简单的拍照和同吃住,而是要完成画面中人物形象的选择和主要人物典型性的塑造。尚辉教授还强调了艺术构思和创意在表现生活的真实感受方面的重要性,孙滋溪《天安门前》背景看似简单的场景,但在艺术构思上却会有很多的想法和创意,例如浅透视的空间压缩和色彩调整等等,归根结蒂这种感染力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640.jpg




尚辉教授探讨了全国美展中艺术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全国美展在规定的题材里面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有很多前提条件,包括技巧的积累等。例如,中国画有笔墨,而这种笔墨不是一般的笔墨,而是对历代大师与经典的研习与传承。在此基础上,艺术家们才能真正实现创新。王迎春、杨力舟的《铜墙铁壁》是中国式现代美术典型作品,西方立体主义或现代主义以个人自由主义为思想内核,而这件作品借鉴了立体主义或现代主义的诸多手法,但这种手法并不是用来表达个性张扬的,而更多表现了一种社会主体意识。还如,上海画家韩硕的作品《七君子》,虽然之前有许多画家都画过七君子这一题材,但此作获得金奖的原因之一,便在于这幅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所突破,强调了中国人物画相对写实却用线灵巧,形成了现代人物形象的独特表达方法。又如毛冬华的《多云转晴》和倪巍《陆家嘴》,这两幅作品一方面较好描绘了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如何处理人与城市、自然的关系,它们在表现现代城市景观的同时也体现了传统笔墨的现代性意境与人文思考。




640.png
640.png




在艺术家个性与艺术水平之间的关系上,尚辉教授强调了绘画的造型语言和本体语言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在中国美术现代性探索中,应该注重对物体形态、结构和比例等方面的把握,以及对绘画材料和技术的运用。这样的创作方式有助于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准和艺术表现力。尚辉教授还指出抄袭照片在中国美术当下创作中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不能忽视的严重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导致作品缺乏创新和个性,无法真正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思考。因此,评委们在评选作品时会特别关注造型能力和艺术水平等尺度,以确保全国美展入选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640.jpg




尚辉教授还提到了人物画创作的难度。人物画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表现力的绘画题材,需要艺术家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尚辉教授提到了徐悲鸿等大师在人物画方面的贡献。这些大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他们的作品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在表现力和艺术水准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因此,学习和借鉴这些大师的经验,对于提高自己的人物画创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全国美展作品对中国式现代美术特征的建构

尚辉教授总结说,全国美展是一个有态度、有立场的展览,不是同仁纯粹意义上的探索性展览。它的持续举办推动了中国当代主流美术的发展,以架上艺术为主体,与欧美以新媒体艺术为主体的当代艺术现状差别巨大。中国式现代美术处在现代这个阶段,将西方的“当代艺术”也积极纳入其中。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强调媒介的创新和社会现实的人文精神。在方法论上,继承式创新是主要方式,涉及对艺术史写作的基本理念。全国美展通过作品刻录了每个历史时期的人文风貌,推动了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和综合材料绘画等的现代性转型和艺术探索,是中国式现代美术书写的重要推动力。




640.png
640.png
640.jpg




学术支持及校对:尚一墨




6412d58a436d6.jpeg

关注【上美讲堂】官方公众号

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412d5ad9c93b.jpeg


6412d5c01fff2.jpe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