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
2024-02-05
2024年1月19日,美术史论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应邀在“上美讲堂”做题为“世纪末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的讲座。讲座中,张敢教授介绍了19世纪末西方由于社会的剧烈变革兴起的颓废主义文艺思潮,以及思潮对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并形成现代主义艺术的过程。
【“世纪末”的美好与颓废】
张敢教授强调,19世纪80年代中期是现代艺术诞生的关键时间点,这个时间段即讲座主题关键词“世纪末”的时间段。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既被认为是美好时代,也被认为是一个充满堕落和颓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科技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变革,艺术家们面临着传统绘画到动态影像的巨大冲击。从这一时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经济繁荣,没有战争。在艺术上出现了印象派、纳比派、象征主义和新艺术运动等思潮,同时学院派画家如布格罗和沃德豪斯等备受推崇,而像马奈这样的后印象主义艺术家则被官方沙龙排斥。对此,张敢教授认为,要正确认识学院派的意义,不要简单地将它归结为落后、保守和固步自封的堡垒,没有学院派就无法想象现代主义的诞生。
对于19世纪后半叶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和唯美主义的关系,张敢教授做了扼要梳理与回顾,他介绍,“为艺术而艺术”是唯美主义所倡导的,而唯美主义是颓废主义大潮中的一个支流。法国诗人戈蒂耶是最早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人之一,他的观点认为真正美的东西都是毫无用处的,有用的东西都是丑陋的,因为它们是某种需要的代名词,而人的需要都是肮脏和令人恶心的。唯美主义思潮在英国也有所体现,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他的诗歌和戏剧如《莎乐美》对海派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张敢教授剖析,颓废主义思潮弥漫在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这种颓废里面包含了一种自我批判的精神,其实也是对社会科技进步带来的问题的一种反思;当我们面对这些历史时,要用美术史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全面评价当时人们的观点和行为,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归类其对错。
【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是始于19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其代表人物有高更、梵高、塞尚、修拉、劳特雷克等。张敢教授认为,印象派的先驱们在光影和色彩的探索上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他们过于关注外光的表现,而忽视了色彩的和谐与结构,后印象派的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印象主义提出了批评,并继承、超越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兴起并非孤立无援,它的背后有着深厚的理论支持,这些理论来源包括法国化学家米歇尔·欧仁·谢弗勒尔和色彩理论家夏尔·勒·布朗的视觉混合理论,以及美国物理学家奥格登·鲁德的现代色彩学。这些理论为后印象主义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得这一流派在探索色彩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修拉,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技法为这一流派树立了典范。他坚信色彩可以独立于形体而存在,并提出“色彩分割”的绘画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画家在调色板上预先混合好所需的颜色,然后以小点状的方式直接在画布上涂抹,以创造出一种闪烁、颤动的视觉效果。这种技法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质感,远非传统绘画所能比拟。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绘画技法,它所强调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创作态度对后来的艺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克罗斯的作品直接影响了野兽派的马蒂斯,而马蒂斯在吸收了后印象主义的点彩技法后,进一步发展出野兽派风格。这种风格不再受限于客观对象的颜色表现,而是让色彩得到解放,成为一种独立的表达手段。
【塞尚、梵高与高更】
塞尚、梵高与高更,是后印象主义中的三位代表性人物。
塞尚,这位深受印象派熏陶的艺术家,在早期积极参与了印象派的展览。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捕捉光影与色彩的变幻,而是开始更深入地探索形体的内在结构,试图在画布上呈现更为坚实的形态。作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的理念极具革新精神,他主张艺术家应有权创造自己的图像语言,而非被束缚于既有的绘画法则。这种观念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家对自然的被动再现模式,为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塞尚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画面结构和主观的空间表现为显著特点,他强调画面的整体性和内在的逻辑性,这种创作理念对后来的立体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塞尚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全新的空间观念和形态处理方式,这些都成为现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塞尚的艺术生涯中,与其他艺术家的交往也颇具戏剧性。塞尚与好友佐拉的关系因后者小说《杰作》而破裂,因为小说中描绘的失败画家形象被普遍认为是影射塞尚。这一事件反映了艺术圈内的复杂人际关系以及艺术家对自我形象的敏感。尽管经历了这样的波折,塞尚的艺术创作从未停止。他从传统绘画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自己的现代视角中。他的静物画作品,如俯视角度下的樱桃和罐子等,都充分展示了他对现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对于后来的艺术家而言,学习塞尚如何从传统中寻找灵感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创作中,无疑是一条宝贵的艺术之路。
梵高受到印象派的影响,调亮了自己的调色盘,从早期的浓重色调转变为彩色。他短促的笔触受点彩派影响,特别是受修拉的影响。梵高是一个聪明、有品味和知识的人,他在古皮尔画廊工作过,对绘画有很高的品味。梵高的作品如《向日葵》,表现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影响了后来的表现主义绘画。总的来说,梵高的作品表现了他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后来的表现主义绘画产生了影响。
保罗·高更,这位后印象主义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远的影响力在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传奇色彩,早期从事证券经纪人工作,然而经济危机使他失业,却在朋友的鼓励下毅然投身艺术事业。高更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他强调色彩和装饰性,注重从自然中提炼形象,通过轮廓线和近乎平涂的色彩来处理画面。高更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主观情感和表现性,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不仅使他的作品充满了装饰意味,而且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视为现代艺术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在色彩和结构上有很多个人的独创,启发了无数后来的艺术家。
高更的才华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上,还体现在他对其他艺术家的启发上。高更影响了纳比派等一批年轻人,他们受高更启发,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纳比派的成员包括伯纳尔、维亚尔、瓦勒登等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具有装饰意味和简化造型等特点。这些艺术家在高更影响下,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的来说,高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更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启示和灵感。
【“世纪末”的西方艺术界】
张敢教授介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艺术界文学和艺术紧密交织,艺术家从文学中寻找灵感,而文学作品也常以艺术为题材。一些杰出的艺术家如克诺夫、里昂托洛普、洛普斯、泽威尔梅勒里、莱昂斯普利亚特等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风格独特。同时,重要文学作品如《斯芬克斯的爱抚》《撒旦的宝藏》等也对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艺术家们关注社会现实,通过作品对世界提出质疑和反思,例如洛普斯的画作《妓女牵着一个公猪在昂首阔步的走过来》,是对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的批判。他们还关注死亡、疾病、灾难等题材,以此唤起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这个时期被视为一个充满思想碰撞和变革的时代,一方面人们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艺术家们开始以颓废和抵触的情绪表现这个时代,揭示世界丑恶的一面,从而引发对现代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反思,这种反思孕育了后来的现代主义艺术,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等。艺术家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态度,有时可能看似颓废,但实际上是因为对世界感到失望和无能为力——这种“颓废”并非完全贬义,而是现代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出艺术家们对世界的关注和改变的愿望。因此,这个时期被视为一个孕育无限可能性的时代,需要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去理解和评价。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同学A:请问在数字技术背景下,您认为艺术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张敢:艺术与科学是平行的,技术是艺术家可以掌握的工具,但艺术和技术的层面不同。我认为,技术只是工具,最终决定作品的是艺术家的主体作用,艺术家应该保持自信,了解艺术本身的核心。艺术是诉诸情感的,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不会被技术取代。艺术的核心是表现美、情感和想象力,这是艺术永远不会消亡的原因。
同学B:请问您对于“艺术性”的理解是怎样的,尤其是对数字艺术的“艺术性”如何看待?
张敢:我认为艺术性是永恒不变的,而技术只是手段,艺术的关键在于创造美的形式语言的艺术性。艺术作品的意义并不在于作品本身,而在于它所拓展的艺术表达方式。艺术和哲学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都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艺术家用视觉语言呈现对世界的看法和想象。艺术之间没有发生断裂,一直是延续的,传统在我们的身上流淌,只是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艺术性是可以评判的,即使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创作的作品,也可以通过线条、构图、颜色等基本要素来判断其艺术性。
同学C:今年的上海双年展充斥着许多影像装置,富有神秘主义色彩,请问您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张敢:图像是由一帧帧画面构成的,这些画面经过艺术家的处理后,可能呈现出一种内心想象的世界,这可能给人一种神秘感。我认为表达内心的隐秘世界是艺术家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这种表达是否能够打动观众是最重要的。
学术支持及校对:邵捷
关注【上美讲堂】官方公众号
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