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着看西方雕塑

2024-06-19

640.jpg

2024年5月11日,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宁应邀在“上美讲堂”做了题为“逛着看西方雕塑”的讲座。在此次讲座中,丁宁教授撷取城市特定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在阐释其蕴含的意义指向以及审美意味的同时,揭示其渲染或引导的认同功用,从而看到雕塑与特定城市或接受群体的紧密联系,同时介绍了一定数量的现代雕塑,让听众具体感受其中的语言的变化和新人耳目的独特性,期望通过大量的户外公共雕塑实例的共享,引导一种有关如何看雕塑的思考。

640.jpg

丁宁教授指出,雕塑艺术不仅仅是纯艺术形式,而是与特定空间紧密相关,强调了将雕塑作品放回其原初上下文和语境中的重要性,尤其是纪念碑式的户外雕塑。他提到了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他不仅是《恶之花》的作者,也是一位重要的艺术批评家,其批评对西方艺术运动产生了推动作用。波德莱尔描述了雕塑在城市空间中的作用:它们以无声的语言讲述荣耀、战争、科学和殉道的故事,影响着每一个路过的人,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

640.jpg

640.jpg

丁宁教授举例说明了雕塑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如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小于廉(Manneken Pis)雕塑,他因撒尿浇灭了炸药的导火索,拯救了城市,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美。小于廉雕塑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人们给它穿上各种服装,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时期的影响,包括消防队员、教皇等不同身份的服装,以及根据不同事件(如疫情期间戴口罩)所穿的特殊服装。由此可见,雕塑不仅是艺术作品,它们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激发人们的共情,成为共同记忆的一部分。

丁宁教授引用了美学家苏珊·朗格的观点,强调雕塑与其周围空间的连续性,雕塑体与空间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有活力的组合,产生独特的精神氛围。将原本属于户外空间的雕塑移至博物馆内,虽然保护了这些艺术品,但也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环境语言和与空间的连续性,导致了一种两难局面。

通过梵蒂冈博物馆中的希腊雕塑《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忒》雕像,丁宁教授说明了雕塑原有的意义和展示方式的重要性。这尊雕像与古埃及雕塑的正面展示法则不同,代表了一种审美上的突破。他讲述了这尊雕像的故事,包括其创作背景、社会反响,以及它如何缔造了一个城邦的文化形象。这尊雕像的审美价值和对观光业的促进展示了艺术对社会经济的促进意义。他指出了古希腊雕塑对人体比例的掌握,特别是“黄金分割比”的应用,以及如何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塑造,这在当时是一种革命性的审美观念。许多古希腊雕塑原本是为户外空间设计的,它们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在室内博物馆环境中往往无法完全体现。通过卢浮宫的胜利女神雕像,丁宁教授进一步说明了雕塑在原始环境中的展示对于理解其意义的重要性。他强调,雕塑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它们原有的位置和展示方式对于保持文化连续性和记忆至关重要,而这些都容易在现代博物馆环境中被淡化了。640.jpg

丁宁教授深入探讨了古罗马雕塑与其原初展示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突出了雕塑在古罗马文化和历史中的核心地位,是其文化自信和历史记忆的载体。他介绍了伊特鲁里亚母狼雕塑,这一象征罗马英雄概念和神性血统的重要文化标志,其故事与罗马的创始人罗穆卢斯和雷穆斯紧密相连,体现了罗马人自认为拥有的神圣力量和不可战胜的特质。通过分析如阿波罗雕像、奥古斯都雕像和奥勒留斯皇帝骑马像等作品的原初展示位置,他强调了雕塑的原始环境对其意义和视觉效果的重要性。他讨论了古代雕塑在设计和工程上的精巧,如奥勒留皇帝骑马像的重量与平衡,以及和平祭坛和图拉真纪功柱的户外展示空间对于作品理解和欣赏的影响。他还提到了凯旋门作为罗马首创的建筑形式,在纪念历史事件和展现皇帝力量方面的作用,以及康斯坦丁大帝凯旋门上对不亢不卑的俘虏形象的表现,反映了罗马文化中对人的尊重意识。

丁宁教授强调了雕塑艺术在户外空间的重要性,以及雕塑与其原始环境之间的诸种联系。通过约旦阿曼的赫拉克勒斯大力神雕像遗址,他突出了雕塑在户外空间中的呈现对观众体验和理解的深远影响。巴洛克时代的代表作“四河喷泉”展示了雕塑与户外空间的和谐融合,而特莱维喷泉不仅是艺术作品,也是社交和文化活动的聚集地,凸显了雕塑在城市生活中的核心作用。巴黎歌剧院的雕塑艺术与建筑的结合,以及马德里斗牛场附近的斗牛士雕塑,都体现了雕塑在表达建筑功能和文化价值方面的重要性。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像则作为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展现了雕塑在集体记忆和国家身份中的重要作用,其与市民的紧密联系以及在世博会期间对丹麦馆设计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雕塑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通过这些例子,他展示了雕塑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传递和历史见证的重要媒介。

640.jpg

丁宁教授借助个人旅行经历深入探讨了雕塑艺术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深层意义。他分享了在克罗地亚奥帕提亚海边的少女与海鸥雕像前的感动。这座雕像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亮点,也象征着克罗地亚人民对和平的诉求。在维也纳,苏联红军纪念碑的存在见证了奥地利人对历史的一种尊重,同时像柏林的苏联红军纪念碑也有德国人尊重历史的坚定立场。他讨论了一尊采用现代雕塑语言纪念前矿工和集中营救援者的雕像,展现了当代艺术的非写实手法。他强调了以海洋为背景的雕塑如何通过自然环境的变化展现不同的表现力,以及伦敦奈尔逊纪念碑对英国民族身份的重要性和它在二战期间的历史意义。他指出英国国家美术馆外的台阶上刻有的度量衡公式,体现了英国全盛时期对输出英国文化的内心倾向。安妮·弗兰克博物馆前的少女雕像则展示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令人同情的处境。

640.jpg

丁宁教授探讨了雕塑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重要性和多重角色。他以都柏林的詹姆斯·乔伊斯雕像为例,展示了公共艺术如何通过观众的互动,如触摸和模仿,成为文化自豪感的源泉。他进一步强调了街头艺人与乔伊斯雕像之间的互动,以及爱丁堡大象咖啡馆附近的忠诚小狗雕像,这些文化地标不仅吸引游客,也承载了社区的情感和记忆。在爱丁堡国家美术馆附近的士兵与熊的雕像,成为了特殊历史事件的纪念,而爱尔兰的奥斯卡·王尔德的雕像则体现了公共艺术的创新性,其中甚至有了中国元素。

他介绍了公共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多样性,如巴黎拉德芳斯区的现代雕塑富有创意。柏林的《柏林!柏林!》雕塑是对东德和西德统一后社会心态的绝妙概括。他介绍了克拉克夫的历史画家雕像和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雕像,分别展示了公共艺术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以及对音乐家沉浸在钢琴演奏中的精神状态。

丁宁教授探讨了户外雕塑在文化软实力输出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公共空间和观众的互动。通过美国自由女神像的例子,他讨论了法国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效果,指出这一业已成为美国文化符号的雕像实际上是由法国艺术家创作的。他提到了法国通过艺术和文化产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展示其文化软实力的方式;又如韩国国旗上的阴阳八卦符号,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公共艺术的互动性也在安徒生的丑小鸭雕塑和波士顿公园的小鸭子雕塑中得到了体现。他展示了这些作品如何吸引儿童和成人的互动,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他描述了法国青年插图作者的卡通风格雕塑,强调了公共艺术的幽默感和喜庆气息,以及卢森堡公园中的现代爱情主题雕塑如何与古典的雕塑进行对话。

640.jpg

640.jpg

640.jpg

丁宁教授继续讨论了多个户外雕塑项目,包括日内瓦湖的刀叉雕塑、都柏林的钢柱雕塑、动态的卡夫卡头部雕塑、英国5号公路旁的双马雕塑、冰岛的不锈钢船雕塑,以及有森林般背景(管风琴管)的西贝柳斯头像纪念碑的形象。每一个案例都揭示了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社会现象和文化交融的复杂意味。特别提到中东的金画框雕塑项目因资金纠纷而成为有争议的艺术作品,而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雕塑则展示了流行文化符号如何跨越地域成为全球性的打卡热点。

丁宁教授总结说,户外雕塑《走向天空》通过与天空自然环境的互动,激发观众的内模仿,即心理上的共鸣和参与感。正如康德曾说,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令人产生敬畏。户外雕塑的意义在于它们能够与广阔的自然背景环境相结合,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性,还在具有仪式感的集体体验中获致启迪。这是室内陈列的架上雕塑所无法企及的。

640.jpg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640.jpg

640.jpg

同学A:为什么一些雕塑作品在博物馆里被保护得更好,而有些地方的雕塑却被摸得非常光滑甚至掉色,您认为是否应该将艺术品更多地放置于自然环境中与人接触?

丁宁:博物馆的立场通常是不允许触摸艺术品的,以保护其完整性。但有些情况下,如盲人可以通过触摸复制品来感受艺术。此外,某些研究者或特殊客人可能获得博物馆的许可,通过触摸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品的质感和细节。然而,如果所有人都触摸艺术品,可能会对其造成损害。对于某些作品,如朱丽叶雕像,由于有原始模型存在,即使被摸坏也可以重新制作。对于孤品或价值极高的艺术品,触摸可能带来明显的损害。因此,对于艺术品的展示和保护,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感知艺术作品也是很重要的,包括触摸和近距离观察,可以增强对艺术品的感知和理解。如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狮子和纽约股票交易所附近的铜牛,这些作品是允许人们攀爬和互动的,毕竟这样就提供了不同的艺术体验。


同学B:您是否认为金属雕塑,特别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纪念碑性雕塑,是否带有一种文化霸权,您如何看待这些永恒性雕塑在社会景观中的存在,以及它们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丁宁:材料的持久性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化霸权。艺术的力量并不取决于其大小或使用的材料,而是取决于艺术形象本身以及艺术家的处理。例如杭州西湖边的美人凤雕塑因为与环境不协调而被移除,以及湖北荆州的巨大关公像因为过大而显得可笑,失去了艺术的吸引力。艺术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非常重要,而不仅仅是雕塑的规模或材料。关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观点,我也举一个村庄的纪念碑例子来说明,有一个村庄为纪念在二战中死去的村民而建立了纪念碑,通过挖空男主人的形象来表达家庭的不完整和战争带来的后果,展示了艺术的深刻性和多样性。可见即使是小规模的、非传统的艺术作品,也能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纪念意义。


学术支持及校对:傅慧敏



更多精彩内容尽请关注

【上美讲堂】官方抖音、视频号




6412d58a436d6.jpeg

关注【上美讲堂】官方公众号

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412d5ad9c93b.jpeg


6412d5c01fff2.jpe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