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效应”时代的字体设计
2024-06-08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教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王雪青应邀在“上美讲堂”做了题为“‘文字效应’时代的字体设计”的讲座。在此次讲座中,王雪青教授从当代文字设计“革命性”的历史变革分水岭起步,通过对史实的介绍与大量设计案例的佐证,宏观地介绍“文字效应”时代的字体设计理念与方法。传授给学生“文字即图形”的概念以及“用文字做设计”的意识与方法,使文字能够在设计的需求中更好地被了解、被开发、被使用、被创造。
【字体效应】
1997年,王雪青教授在《装饰》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平面设计的新动向——字体效应”的文章,这不仅是对当时设计趋势的洞察,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见。文章发表的背景是电脑技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介入平面设计领域,这一技术革新带来了设计工具、手段和方法的巨大转变。他特别提到了字体在设计中的突显效应,这种效应不仅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也引发了一场视觉设计的革命。
王雪青教授指出,这场技术革命使得设计师能够全面掌控从设计到排版,直至印刷之前的所有程序,从而将设计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回忆了80年代的设计过程,那时的设计还需要依赖传统的工艺和程序,但短短两年内,这些传统方法迅速被新兴的电脑技术所取代。随着技术的发展,设计师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最初的字体选择到字号、粗细、间距和行距等,设计师可以自由地在设计中发挥文字的作用,这是前所未有的。王雪青教授通过分析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的发展历程,展示了文字和图形关系的演变。他指出,从最初的图为主、文为辅,到文字逐渐走向前台,成为图形的一部分,这一转变标志着当代文字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设计中的文字
【字体设计的定义与范围】
王雪青教授在讲座中探讨了字体设计的概念及其在不同时代的称呼,包括“美术字”、“字体设计”和“文字设计”。他指出,尽管名称随时代变化,其实质是研究字的关系,包括编排设计,这些都是对文字形态与关系的探讨。他定义字体设计为解决文字在设计中的形态与关系的知识领域。这包括创造字形、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字体与字号、组织文字与图形,以及决定大小、粗细、疏密、肌理、空间布局、色彩等视觉元素。字体设计还涉及到表现手法的决策。
字体设计
王雪青教授强调,字体设计不仅存在于专业设计作品中,也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他通过展示在上海外滩、杭州街头、法国等地拍摄的图片,说明了自然状态下的文字如何为设计提供启发。例如,被刮掉部分的文字如何保持可视度和可辨度,以及工地挡板上颠倒的标语如何成为一种设计手段。他鼓励设计师们要时刻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可以成为设计灵感的源泉。无论是雨水在车窗上形成的文字效果,还是工地挡板上的错位文字,都体现了设计的可能性。他展示了一些设计师创作的作品,如使用胶带纸和气球创作的字体设计,以及一位法国艺术家用文字书写形式进行的当代艺术创作。这些作品展示了设计师如何将字体设计应用于创意表达。
生活中的文字
中国银行/奥赛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的logo
【“造字”和“用字”】
王雪青教授分享了他对字体设计的理解和实践,特别是将字体设计的概念简化为“造字”和“用字”两个核心概念。
“造字”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字库字体的创造,例如方正、汉仪、华文等公司在提升中国字库字体水平方面所做的工作;二是根据设计需求进行的文字创造,这涉及到为特定项目如海报、书籍封面或logo创造字体。创造字体的手段是丰富多样的,从徒手到电子计算机,从二维到三维,各种材料和方法,如瓦楞纸、色纸、胶片、剪贴、拼贴等材料的应用,都有可能被使用其中。
王雪青教授展示了多个创造字体的案例,包括黑金体(在白金创意比赛中获得金奖的字体)、马蒂斯体(受马蒂斯剪纸风格启发的字体)、荷兰设计师的作品(使用铝箔纸、马铃薯等材料创造的字体)、墨尔本市政府的标志和杭州蜜桃餐饮品牌的设计等。他强调了在设计实践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建议设计师不仅要会创造字体,更要懂得如何用文字进行设计。他提到了设计中“可读”与“易读”的问题,强调设计至少要保证可读性。字体设计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领域,设计师应不断探索和实验新的方法,以创造出具有艺术感和实用性的设计作品。
导视路牌设计
王雪青教授深入剖析了"用字"这一概念,与"造字"相区隔,“用字”指的是使用现有的字体进行设计,而不是创造全新的字体。他强调了在现代设计教育中,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利用现有字体进行设计的重要性。王教授指出,在西方,超过70%的字体设计课程内容专注于指导学生如何选配和应用现成字体进行设计,而非把学习重点放在创造新字体上。
王雪青教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如无印良品的减价标牌、奥赛博物馆的标志等,向听众展示了仅用现有文字即可完成设计的力量。他强调,设计师必须对字库中的字体有深刻理解,因为每款字体都拥有独特的视觉特性、个性和属性。他将字体分为经典、常用和特色三类,并强调了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字体的重要性。他还介绍了多种设计手段,如文字的切割、错位、重复、遮挡和立体化,以及如何利用空间和设计手法让文字与图形结合,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他讲解了设计中对字体选择和文字组织的重视,以及如何通过文字的组织和编排让文字本身成为图形。他强调了设计中内容和内涵的重要性,展示了如何将文化元素与文字设计结合,创作出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设计作品。
毕业展视觉设计
【“造字”】
服装图形设计
【“用字”】
王雪青教授的讲座不仅提供了宏观的文字设计历史和理论,还通过具体的案例和设计方法,向听众展示了如何有效地使用文字进行设计。他强调了设计师应该掌握的技巧,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发挥文字的潜力,创造出既美观又有意义的作品。通过这次讲座,让观众感受到了用文字做设计可以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海报设计
展览视觉设计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同学A:您在讲座中提到可以通过设计手法如拆分、颠倒、切割等处理文字,使得文字像图形一样被运用。在中英文字体设计上,英文字体由于其排列方式简单,容易处理,但中文字体结构复杂,如何在设计中平衡其可识别性和易识别性?
王雪青:首先,中文字是一个个单体的方块字,每个字都有固定的形状和意义,这使得中文在视觉上可能显得比较单调。相比之下,英文字母具有更多的变化性,如大小写、字母组合形状的多样性等,这为设计提供了更多节奏感和视觉吸引力。在处理中文字体设计时,我们可以通过理解每个字的字义,调整字的大小、空间关系,以及通过组合、切割等手法来增加设计的变化性。虽然中文字体在视觉上可能不如拉丁字母那样自然具有节奏,但我们可以通过创意和设计技巧,使其同样有趣和吸引人。此外,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去深入研究和解决中文字体设计中的问题,而不是期待外国人来帮助我们。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中文字体设计的质量和表现力,使其在保持可识别性的同时,也具有更强的视觉吸引力。
同学B:请问如何在设计中处理较严肃或文化性的主题,尤其是字体设计方面,如何让设计既有趣又不失原有的气质和调性?
王雪青:首先,在做设计时,应该认真解读设计诉求,确保我们的设计能够恰如其分地回应设计的需求。面对严肃主题的设计,可以试着寻找设计元素中的灵动之处,即那些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元素或是组合关系。这可能涉及到文字或非文字的视觉符号和形象,关键是找到一个小的突破点。例如,毕加索博物馆的标志通过字体的切割和错位,体现了毕加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需要深入了解主题,找到能够体现其个性和风格的设计点。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保持设计的趣味性,又能保持原有的气质和调性。
同学C:如果字体也可以用时尚来评价,您认为2024年度字体设计的流行趋势是怎样的?
王雪青:首先,我想说的是,随着新工具和新时代的到来,设计方式和风格也在不断变化。就像电脑刚介入设计时,很多设计师对其排斥,甚至出现了“电脑病”的说法,但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电脑进行设计。现在,AI技术也在逐渐融入设计领域,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比如我最近看到一个案例,一位设计师利用AI技术,将西藏的传统元素融入到酒瓶外部带有材质的包装设计中,效果非常出色,几乎看不出是AI设计的。没有这样的技术参与,我们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才有可能把真实的效果做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技术的发展,字体设计的风格也在不断演变。过去,有瑞士风格、国际主义风格等,它们都非常严谨和优雅。但现在,尤其是几年以来,我们开始看到一些新的流行趋势,比如字体更加趋向装饰性,甚至有些带有“矫饰”的字体风格。这些字体打破了多年来传统的设计认知,呈现出一种有意的更加注重装饰性和个性化的回归,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复古”的追求。当然,潮流总是在变化,有些元素可能会在几年后再次流行,就像时尚界的循环一样。总的来说,我认为,字体设计的整体趋势可能会更加注重装饰性和个性化,但同时也会保留一些传统的审美元素。设计师需要紧跟潮流,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符合潮流又具有个性的作品。
学术支持及校对:谢赛特
更多精彩内容尽请关注
【上美讲堂】官方抖音、视频号
关注【上美讲堂】官方公众号
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