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青“‘文字效应’——用字达意”工作坊回顾

2024-06-13

640.png

2024年6月,由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教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王雪青开设的工作坊“‘文字效应’——用字达意”在上海美术学院举办。在此次工作坊中,王雪青教授从前日讲座中的重要概念“用字”出发,通过一系列实践创作,引导同学们进行“用字”的艺术创作实践,锻炼同学们的文字设计能力。

王雪青教授指出,字体设计中的“用字”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应用,而是通过创造性地改变和协调,赋予文字新的视觉和意义。他提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文字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分水岭,电子计算机的介入彻底改变了设计师对文字的把控范围,带来了极大的创作自由。当然,尽管技术进步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但也使得甲方对设计师的工作速度和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他鼓励当下AI时代的设计师们,要像当年电脑技术兴起时一样,快速适应并找到新的工作路径。他强调了文字设计在视觉传达中的双重功能:传递信息和视觉表述,提倡设计师们应该学会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字体,以及如何在现有字体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640.png

王雪青教授提出,“文字即图形”的概念在当今设计中越来越明显,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已经开始减少图形元素,转而利用文字本身的视觉效应来传达信息。他展示了一系列作品,鼓励同学们在设计中寻找文字的节奏和图底关系,利用适当的辅助图形来协调文字之间的关系。他希望教会同学们在设计过程中学会阅读和理解优秀作品,从而提升自己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他期待同学们在工作坊中能够展现出对文字设计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实践。

640.jpg

为了加深同学对文字设计的理解,王雪青教授布置了第一项练习:设计一张能够体现自己个性的名片。他要求同学们首先列出名片上应包含的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分层,并考虑如何通过文字的大小、粗细和位置关系来优化设计。在开始创作前,他建议同学们清理教室工作空间,以利于集中注意力,并介绍了共享课程的概念,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在完成练习后,他邀请同学们自告奋勇地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解释其原因。他强调,点评不仅是对作品的评审,更是一次学习和思考的机会。王雪青教授对同学们的作品给予了肯定,并一一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要求他们继续修改,在第二天的工作坊中用ppt形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呈现。

640.png

王雪青教授指出,设计时要考虑文字的可读性和易读性,以及如何在名片等小面积设计中有效利用空间。他建议同学们注意字体选择、颜色搭配和文字布局,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在个别点评中,王雪青教授细致地分析了每件作品的优缺点。例如,对于使用异形设计的作品,他提出了成本考虑,并建议调整文字大小以避免过于拥挤。对于颜色和线条使用,他建议同学们注意整体的和谐与平衡。他还强调了中英文字体搭配时的匹配度问题,他赞赏了某些作品在字体选择上的协调性,并建议在字体选择上要细致考虑风格和个性。

640.png

在工作坊的第二天,王雪青教授对同学的名片设计作品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点评,并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文字设计的原则应用到更广泛的视觉传达领域中。他肯定了同学们的进步,并指出,相较于前一天,同学们的作品整体上有了显著的提升。他强调,尽管每个同学的设计思路和风格各异,但通过互相学习和老师的点评,大家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640.png

在对名片设计的点评中,王雪青教授提出了一些共性问题,如字体选择、信息层次、空间布局等,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他特别强调了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文字的大小、粗细和颜色对比来增强视觉冲击力。他提到,同学们在设计时应该避免过度装饰,而应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他建议同学们在设计前可以先在纸上进行简单的草图构思,以更好地把握整体布局和细节处理。

640.png

在第二天作业布置的环节中,王雪青教授要求同学们自选比名片更大的载体进行设计,但强调设计的核心仍是文字。他鼓励同学们开拓思路,探索不同的设计载体如包装袋、T恤衫、笔记本等,并考虑文字与载体之间的和谐配合。他通过展示往期同学的优秀作品,向同学们展示了文字设计在不同载体上的应用可能性。他强调,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设计时都要考虑到文字的可读性和视觉美感。

640.png

在点评作业时,王雪青教授不仅关注设计的细节,还强调了设计过程中的思考方式。他分享了自己过去做设计的经验,即在设计完成后,会留出时间重新审视作品,以发现并改进潜在的缺陷。他指出,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图底关系、文字的面积分布和整体布局。他建议同学们在设计时考虑文字的分量和节奏,避免过度装饰,并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他提到了文字的组织方式、以及如何在设计中恰当地使用空间。

在完成个人设计的任务后,王雪青教授循序渐进,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接下来的工作坊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调研、文案撰写、设计规划和草图绘制等步骤,为一个假定的项目,如咖啡店、茶馆等设计一套完整的视觉传达方案。他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他向同学们展示了文字设计在不同项目中的应用,鼓励同学们在小组合作项目中发挥创意,同时保持设计的简洁性和传达信息的清晰性。他强调了小组内部的协调和资源共享,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中英文关系的考虑。

640.png

在工作坊的第四天,王雪青教授对同学的设计作业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和指导,重点强调了文字设计的核心理念和方法。他认为,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多看多思考,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拓宽设计思路。他提倡同学们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进行具体讨论,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他介绍了几本与设计相关的书籍,包括一名同学的毕业设计手册和动态字体设计作品,以及法国设计师菲利普.阿佩罗的作品。这些案例展示了文字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强调了文字作为图形元素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640.png640.png

在同学们进行工作坊创作的同时,王雪青教授提示到,本次工作坊中应专注于使用文字作为设计元素,而非创造额外的图形:要避免过度依赖图形,而应将文字作为图形使用;要谨慎使用手写体,因为它们不规则,难以控制;要确保文字设计具有系统性和组织性,避免文字过于分散。优秀的文字设计应简洁明了,能够清晰传达信息,并通过文字的组织和布局创造出视觉冲击力。

640.png

王雪青教授邀请学员团队主动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逐一分析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他肯定了同学用文字创造图形效果的尝试,但提醒注意保持文字的可读性,并适当使用简单的辅助图形来增强设计效果。他还指出,一些设计中出现了过多的装饰性元素,这些元素往往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设计的整体效果。他建议去除不必要的图形,专注于文字的组织和布局。

在工作坊的最后一天,王雪青教授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总结,他回顾了五天来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申了文字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文字作为图形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他指出,在五天的工作坊中,同学们从对文字设计的初步理解,发展到了能够独立运用文字进行创意设计。

640.png

在点评环节,王雪青教授对每个小组的最终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基础图形的演绎到具体物料的应用,他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评价。他强调了文字识别性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在设计中注意文字与图形的协调,以及色彩和布局的合理运用。他对于同学们能够快速领会和应用“文字即图形”的概念表示满意。他还提到了同学们在设计中的创新尝试,如使用像素风格、考虑文字的横竖排列等。

640.jpg

640.png

在对个别同学作品的点评中,他指出了一些设计中的小问题,如手写字体的过度使用、颜色搭配的不协调等,并给出了改进的建议。他鼓励同学们在设计中追求简洁,避免过度装饰,强调了设计中“少即是多”的原则,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在工作坊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郑美京教授应邀出席了第五天的工作坊,她对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邀请表示了感谢,并肯定了“上美讲堂”这种教学方式的独特之处。她强调,学生时代的痛苦和挑战是成长和追求卓越的必经之路。对于此次工作坊的成果,她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展现出了聪明才智和优秀的设计能力。她介绍说,设计师的工作是为客户服务,需要满足客户或甲方的喜好,而非仅仅追求个人所好。她希望同学们在学生时代多做多尝试,多参观展览、多观察商店等,以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和设计水平,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640.png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赵蕾代表主办方进行了发言,她首先表达了对所有参与同学的祝贺和对王雪青教授以及郑老师等特邀嘉宾的感谢。她认为,这五天的经历和收获将会在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和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她表示自己被王雪青教授对工作坊的投入和认真态度所触动,每一次的课件准备都非常充分,对同学们的指导细致入微,并且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思考和创作。她强调了工作坊的启发性,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让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锻炼,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通过五天的工作坊,同学们不仅在字体设计中的“用字”方面获得了具体的指导和反馈,而且对文字在更广泛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伴随着工作坊的顺利结束,同学们的设计思维和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为他们日后的设计实践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40.jpg

工作坊助教:赵蕾  谢赛特

更多精彩内容尽请关注

【上美讲堂】官方抖音、视频号




6412d58a436d6.jpeg

关注【上美讲堂】官方公众号

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412d5ad9c93b.jpeg


6412d5c01fff2.jpe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