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状态与艺术创作——“无穷”个展现场讲座

2025-04-08

微信图片_20250418115215.jpg

2025年3月21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焦小健,应邀在“上美讲堂”做了题为“日常状态与艺术创作”的讲座。此次讲座在震旦美术馆举办,焦小健教授结合他的个展“无穷”,向在场观众分享了他关于“画家如何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创作内容和主题”,“形式表达如何成为学习研究的方向,成为有个性的创作语言”,“学习如何围绕着自己的有用性去拓展”等话题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250418115250.jpg微信图片_20250418115311.jpg微信图片_20250418115335.jpg

焦小健教授首先对自己的个展“无穷”进行了介绍。展览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似曾相识”位于展厅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部分“过往存在”展示了他从1982年到1989年的毕业创作,体现创作与过去的关联。第三部分“看得见的城市”是他从杭州到上海后,以异乡人视角创作的上海城市景观。第四部分“子虚乌有”是基于他对艺术史知识和个人创作方式的融合,通过观看、阅读和想象创造出的艺术作品。此外,还有青年导演拍摄的记录他工作、学习、画画和工作室实况的影视片《无穷以外》。微信图片_20250418115511.jpg

焦老师在他讲座中提出的核心问题是探讨如何将日常生活转化为艺术创作。日常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学习、家庭等各方面,而状态则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面对日常事物时,会形成思考、想象,并将其转化为创作。他以自己近四十年的绘画经历为例,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经历、爱好和创作倾向,这些是未来创作的核心和源泉。他提醒同学们在大学学习中,要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将其与普通课程相结合。

焦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自己的特殊爱好,不要因为还在学生阶段就忽视它。在完成普遍性课程的同时,要大胆地将个人特点和爱好放大到极致,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艺术创作的内涵。艺术创作需要在形式语言上有所突破,而了解自己的爱好、喜欢的画家类型、特长和兴趣点,是未来绘画创作的关键。其次,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要记住学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学习普遍的艺术史常识时,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深入钻研。这样既能完成大学的普遍课程,又能为自己的未来艺术道路奠定基础。他鼓励同学们顺着他的讲解,结合导览册上的内容,自由地欣赏画作。微信图片_20250418115533.jpg

在导览过程中,焦老师详细讲解了“奥菲莉亚的池塘”的创作构思:由于工作的关系常住上大东区专家楼,经常路过门前很多艳丽的绣球花,而上大东区的绣球花与杭州西湖边的景色相结合,是他产生的一个刺激的印象,因为他想到了当年英国拉斐尔前派画的《奥菲莉亚的池塘》,这个构思从一开始就在脑海中产生。于是整个画面,就围绕这个构思在创作,包括草地、花朵、池塘是焦老师自己用意识挖出来的,实际上并不存在。一面是画的过程,一面是意识,它有助于焦老师的创作方向及挖掘深度,所以直接取名叫“奥菲莉亚的池塘”。其核心就是把过去发生在英国画派里面的一个景色,重新给它还原到一个中国的风景,壮丽或鲜花朵朵的土地上。微信图片_20250418115616.jpg

另一幅画《地上的云彩比天上多》是他几年前在上海乌鲁木齐中路办过的一次“橱窗展”时,从展览场地周围得到的灵感,漂亮的街道和庭院以及黑色的大铁门,是上海比较有代表性的景观,若是直接去写生,则毫无乐趣。做为很多人内心里面的魔都形象,在画的时候,一面在构思,一面就会出现很多一圈圈地围绕着的那些气泡和魔幻的感觉,所以取名为“地上的云彩比天上多”。焦老师并非是给大家介绍这是上海,而是想呈现此幅作品构思的最初意识。还有一幅水彩画《永恒的石头》,他将绣球花与石头、草等元素结合,融入了对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的记忆和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微信图片_20250418115638.jpg

焦老师介绍,他创作《小本鸡院子的时间流逝》这幅长卷,是因为他在杭州经常去的一家农家菜馆“小本鸡饭店”吃饭时,观察到小院子里的景物。他将自己观察的角度和时间的流逝融入画中,用绘画的方式展现了时间的穿插和变化。这幅画体现了他将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场景,通过艺术家的眼光重新演绎,使其发生变化。他在疫情期间创作的《麻雀飞向太阳》这幅画,是为了表现太阳光照射下的刺眼和太阳的感觉。焦老师在处理风景画时,避免视角固定在某一个地方停下来,而是让它动起来。动起来的核心就是要让所有的画法,所有的空间、色彩都要在里面动。这个动的感觉都是靠颜色,靠线条,掌握出来的。他在画中运用了彩色线条来体现光线的运动,让画面产生一种力量和运动的对比,使画面具有扩张状态和宇宙般的感觉。他强调,艺术创作中的视觉表达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产生艺术魅力的。

微信图片_20250418115704.jpg

最后焦老师希望通过本次讲座和展览,启发同学们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并从中挖掘出属于自己的艺术灵感。他鼓励大家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大胆地将个人经历、兴趣爱好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和风格。微信图片_20250418115849.jpg



学术支持及校对:游帅


更多精彩内容尽请关注

【上美讲堂】官方抖音、视频号



6412d58a436d6.jpeg

关注【上美讲堂】官方公众号

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412d5ad9c93b.jpeg


6412d5c01fff2.jpe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