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映像——画里画外的漫谈

2025-05-27

微信图片_20250710142049.jpg

2025年4月18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刘健应邀在“上美讲堂”做了题为“时代映像——画里画外的漫谈”的讲座。在此次讲座中,刘健教授回顾了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大致现状及特点,以时代精神与守正创新话题为基本框架,逐事用例分层次展开阐述了“紧贴时代脉动,关注现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承扬文化传统,彰显时代精神”等观点。



【全国美展与新时代美术创作】

刘健教授介绍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绘画100”人才培训计划。该计划于2025年4月9日在中国美术学院启动,旨在选拔和培养新时代美术创作的主力军。经过严格遴选,最终从全国范围内选拔出100位青年画家,包括油画、国画等门类,此外还有诸如陶瓷、设计等门类的“百人计划”也在进行中。这些画家将接受国家的扶持和专业指导,通过课程学习、实地考察和生活体验等方式,完成创作课题,并计划在明年的上半年展示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预计将在全国巡展,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一次重要展示。

微信图片_20250710142124.jpg


刘健教授回顾了自己参与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评审的经历。他指出,全国美展的作品数量众多,评审过程十分严格。在众多作品中,能够入选的仅约400件。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更重要的是,它们反映了新时代的风貌,包括人民的形象、山河景观以及新时代的新事物。刘健教授强调,要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美术创作应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精神,这是新时代美术创作的重要方向。


微信图片_20250710142152.jpg

微信图片_20250710142216.jpg


刘健教授列举了一些获奖作品。金奖作品包括沈晓明的《金色土地》和罗玉鑫的《休戚与共》。银奖作品有申卉芪的《小兄弟》、裴书鸿的《白露》以及崔晓冬的《千里古人》等。铜奖作品则包括李卓的《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和殷雄的《岁月流金——夏衍和他的朋友们》等。刘健教授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点评,特别提到工笔画的现状。他认为,虽然目前工笔画领域涌现出许多高手,但部分作品存在模仿痕迹,缺乏情感表达和生活体验。他呼吁大家关注那些真正有生命力、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创作。


微信图片_20250710142239.png

沈晓明《金色土地》

微信图片_20250710142317.png

罗玉鑫《休戚与共》

640.png

申卉芪《小兄弟》

640.png

裴书鸿《白露》

640.png

崔晓冬《千里古人》640.png

李卓《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

640.png

殷雄《岁月流金——夏衍和他的朋友们》

640.png

包雪蕾《冬煦——阿尔山不冻河的畅想》640.png

车立光《小乌兰的七月》640.png

程雅嘉《周末落雁岛》


【传移模写与传统学习】

刘健教授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于2025年3月举办的“传移模写”展览。该展览展出了许多珍贵的作品,包括齐白石临八大山人、李可染临八大山水、刘凌沧的工笔临摹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对传统的学习和传承,还体现了他们在临摹过程中的独特理解和创新。刘健教授强调,临摹是学习传统的重要途径,通过临摹,艺术家们能够深入理解传统艺术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640.png

敦煌壁画


刘健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敦煌临摹的经历。他提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段文杰特许他们班级进入特级洞窟临摹,其中包括《张议潮出行图》和《萨埵舍身饲虎》等经典作品。在临摹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古代匠人的技艺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敦煌壁画的色彩、线条和构图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让他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微信图片_20250710142924.jpg

刘健教授提到了袁运生在敦煌的创作故事。袁运生是著名的机场壁画作者,他在敦煌的创作经历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刘健教授认为,传移模写不仅是技术学习,更是对传统精神的敬畏与传承。他强调,艺术家们在学习传统时,必须“专心致志,投入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吸收传统艺术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中国画的创新与多样性】微信图片_20250710143004.jpg微信图片_20250710143025.jpg

刘健教授以多位艺术家为例,探讨了中国画的创新路径。他首先提到了石虎,这位艺术家在20世纪80年代以非洲题材的水墨画闻名,其作品风格独特,融合了写实与表现主义。后来,石虎转向重彩画,将立体主义与中国传统符号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石虎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更在思想上引发了人们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

cb196ca05369b4d5c95391a472c4d0e7.png

石虎的作品


朱振庚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首届研究生,他的作品以线条为主,从传统中寻找现代性。朱振庚的艺术创作经历了从写实到抽象的转变,他的作品在形式上虽然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但在精神上却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他被归为当代艺术家,其作品在中国画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0158072725053547f384ecea64625092.png

朱振庚的作品


张桂铭是上海的著名画家,他的作品从工笔转向了受米罗影响的抽象构成。张桂铭在保留笔墨韵味的同时,大胆地进行了形式上的创新。他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思想上引发了人们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其成功证明了中国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可以找到独特的平衡。

周京新是江苏的画家,他以“水墨塑像”探索古法的当代化。周京新的作品在形式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但在表现手法上却大胆创新。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更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天德的作品则更具实验性。他用香熏灼烧宣纸,结合碑帖与山水,探讨文化的重构。王天德的作品在形式上虽然与中国传统绘画有所不同,但在精神上却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

刘健教授认为,这些艺术家的成功与时代红利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强调,创新必须扎根于传统,同时关注现实。只有这样,艺术家们才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独特的平衡,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8f80b0eec796825f4e296088e0f32e5e.png

陈家泠的作品

bd2770a3b65cd731052224cc47d92d53.png


张桂铭的作品636a36638f37e94e8f5f94d44ed26f52.png

张培成的作品

46147a22a4877cb16678f1fb7cfff541.png

何曦的作品


【油画与中国文化的交融】

刘健教授在讲座中分析了三位油画家如何将中国元素融入作品中。忻东旺的作品以勾线起稿,融合了民间年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技法。他的作品常常以农民工群体为题材,展现了他们艰苦的生活和坚韧的精神,在思想上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底层群体的关注。谢东明的作品则以破边笔触和夸张造型为特点,体现了写意精神。他的作品常常以少数民族或相对落后的地区为背景,展现了那里的人们质朴的生活和纯真的情感,在思想上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刘晓东的作品则更具文献性。他记录了城市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三峡移民》系列,展现了三峡移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在思想上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关注。刘健教授认为,这些作品证明了“中国文化的谐意精神”能够在油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他强调,油画创作不应仅仅局限于西方的技法和观念,而应更多地融入中国元素,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a1d1b026bc56d271785b310970da91fc.png

忻东旺的作品

b80a72c8760ca7a89906c929e9ea32be.png

谢东明的作品

62d466c3f6b418c35430d26a7688e412.png

段正渠的作品




【AI时代与艺术情感】

c9e66da800eb8aef1fb79e33930d1acf.jpg

刘健教授在讲座中谈到了AI对艺术的影响。他首先表达了对全国美展中出现的彩喷替代手绘现象的担忧。他认为,这种现象是对艺术创作的极大亵渎,必须严格甄别。他指出,艺术创作的核心在于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必须蕴含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和对时代的感悟,这是任何AI技术都无法替代的。他以吴大羽和赵无极的抽象画为例,强调了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吴大羽和赵无极的作品虽然形式上是抽象的,但它们却蕴含了东方哲学和艺术家们的个人经历。这些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思想上引发了人们对生命、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刘健教授呼吁青年学子重视“技与道”,坚持手绘原创,珍惜由内而发的情感表达。他认为,只有这样,艺术家们才能在AI时代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动画与建筑的“中国元素”】

刘健教授在讲座中对比了不同时代的动画作品。他肯定了《黑神话·悟空》的创新,但更推崇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大闹天宫》和《三个和尚》的传统美学。他认为,这些传统动画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思想上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他还提到了建筑家刘家琨和王澍。刘家琨是普利兹克奖得主,他的作品成功地融合了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王澍则是象山校区的设计者,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更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两位建筑家的作品证明了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刘健教授强调,无论是动画还是建筑,都应该更多地融入中国元素,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只有这样,中国的艺术和设计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赢得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4c88f6ccc2fa36e07893647e8840a0e1.jpg

刘健教授最后总结说,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建筑设计,都应该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同时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精神。他呼吁青年学子珍惜自己的情感,坚持原创,将中国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cebe5f002041122fff55aba2df59b4c1.jpg


学术支持及校对:范墨


更多精彩内容尽请关注

【上美讲堂】官方抖音、视频号





6412d58a436d6.jpeg


关注【上美讲堂】官方公众号

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412d5ad9c93b.jpeg


6412d5c01fff2.jpe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