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艺术史研究——以晚清民初江南书画史写作为中心

2025-05-29

微信图片_20250710160124.jpg



2025年5月23日下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研究所所长王菡薇教授应邀在“上美讲堂”做了题为“地域艺术史研究——以晚清民初的书画史写作为中心”的讲座。在此次讲座中,王菡薇教授以晚清民初江南书画史写作为中心,从缘起、晚清民初书画史写作的两种体系、观照区域书画特质的方式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了地域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性,为听众呈现了一幅丰富的江南书画史画卷。




【地域艺术史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微信图片_20250710160204.jpg




王菡薇教授认为,地域艺术史研究是理解中国艺术史多样性与复杂性的重要途径。晚清民初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之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为地域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作为经济、文化与艺术的中心,书画艺术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通过对晚清民初江南书画史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还能展现文人阶层与艺术家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互动与变迁。




【晚清民初江南书画史的类型】




王菡薇教授认为,晚清民初的江南书画史著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书名未明确限定特定区域,但著述对象基本为活动于江南的书画家;另一类是书名明确以特定区域为限定,如越地、上海、无锡、常熟等。这些著作不仅记录了书画家的生平事迹与艺术成就,还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王菡薇教授强调,地域艺术史的研究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地方版美术史”或简单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而应通过跨学科的方法,如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充分挖掘本地域丰富的美术史料。地域艺术史的广义与狭义之分,需要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进行合理的界定与选择。广义上,所有艺术史都与地域相关,因为艺术事件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狭义上,地域艺术史则关注特定区域内的艺术现象及其独特性。以江南地区为例,江南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区域,其书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


微信图片_20250710160222.jpg微信图片_20250710160402.jpg




【晚清民初江南书画史撰写体例的特征】




王菡薇教授总结了晚清江南区域书画史撰写的三个体例特征:突显地缘关系、文献运用多样性和视角独特性。


微信图片_20250710160430.jpg




王菡薇教授认为,地域书画史通过强调地缘关系,展现了地域文化对书画艺术风格形成与传承的深远影响。例如,《海虞画苑略》等系列画史著述以常熟地区为研究范围,记载了该地区书画家的生平事迹与艺术成就,展现了常熟地区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地域特色。《海上墨林》是上海书画家的“地域性”画史著作,书中每一门类的画人皆以列传体裁各为小传,画人关系为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者则合为一传,是追溯海上画派渊源相承的有益资料。




微信图片_20250710160453.png

《中医世界》,1931年第17期




地域书画史的作者们广泛引用了府志、县志、诗话、画论、口述史等多种文献资料,为书画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依据。这种多样化的文献运用不仅丰富了书画史的研究内容,也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与可信度。例如,《海上墨林》在编撰中广引历代县志和《书画录》《书画汇传》《南吴旧话》《渔洋诗话》《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松壶画忆》等画传中的相关资料。

在视角独特性方面,王菡薇教授分析了《竹里画者诗》和《画林新咏》等著述的创新之处。张廷济《竹里画者诗》以诗歌形式记载了竹里地区书画家的生平事迹与艺术成就,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审美与文化情怀。而《画林新咏》则扩展了绘画的定义,将工艺美术纳入研究范围,弥补了传统文人对民间艺术的忽视。




【晚清江南书画史的言说方式】





王菡薇教授认为,晚清江南书画史的言说方式具有研习传统画史模式、突出人物个性与气节、突显社交网络等三个特点。


微信图片_20250710160516.jpg




在为书画家作传时,作者们通常会研习传统画史模式,注重对书画家生平事迹、艺术风格以及作品的详细记载,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书画家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地位。例如,《海上墨林》前三卷的“画人小传”: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官阶、生平绘事,若有合传者则连缀其后。这种模式既保留了历史的严谨性,又为后世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晚清江南书画史在记载过程中语言生动形象,注重突出人物的个性与气节,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书画家的艺术魅力与人格魅力。例如,《海上墨林》对杨元俊的记述:“解音律,通壬遁术,兼精医。官浙江县丞,住嘉兴六年,多识书画名士,能山水花卉,书学六朝,常以官事冗不及殚精为憾。四十岁后致仕家居,种菊艺兰,以笔墨自遣。自号退一居士。”寥寥数语,一位生活极富情趣、疲于政务,好以书画绘事怡情遣兴的中下层文人官员形象便跃然于纸上。


微信图片_20250710160539.jpg




王菡薇教授认为,地域书画史通过突显著述者与被著述者之间的社交网络,展现了当时书画艺术创作与传播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彼时,地缘网络是文人、艺术家之间建立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晚清民初时期,文人阶层的知识积累、精神特质的逐渐形成、文人的集群现象,使得文化精英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地缘成为文人间建立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地缘关系不仅促进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书画艺术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例如,《画友录》记载了画家之间的师承关系、交游往来,反映了当时书画艺术创作与传播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这种社交网络的呈现,不仅有助于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晚清文人世界的复杂性。


【地域艺术史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王菡薇教授指出,地域艺术史的研究应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注重呈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及其文化个性,充分挖掘本地域丰富的美术史料,通过多样化的文献运用与独特的视角,揭示地域艺术的发展规律与文化内涵。通过对晚清民初江南书画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域文化在艺术史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地域艺术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中国艺术史的内容,还能为当代的区域美术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与方法。


微信图片_20250710160558.jpg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同学A:请问明清江南书画史的写作是否反映了文人协作的地域性特征?吴门与浙派的竞争关系是怎样的?

王菡薇:地域竞争在画派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吴门画派和浙派的关系。我在研究《吴郡丹青志》时也关注到这一点,地域意识和竞争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过,这个问题涉及面较广,不能简单下定论,还需要更多个案研究来支撑。我们需要更具体的去关注书画家们的交游、作品风格、书画生活等, 从而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同学B:请问在地域艺术史写作中,应该如何平衡个案研究的个性化特征与论文需要的共性结论?

王菡薇:我认为研究应该从扎实的个案入手,通过长期积累逐步形成宏观认识。以我们团队为例,经过多年资料收集和分析,逐渐尝试总结规律。建议同学们先做好个案研究,在充分掌握材料和理解规律的基础上,再考虑提炼共性特征。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的过程,而不是急于得出宏大结论。


学术支持及校对:曹再飞


更多精彩内容尽请关注

【上美讲堂】官方抖音、视频号





6412d58a436d6.jpeg


关注【上美讲堂】官方公众号

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412d5ad9c93b.jpeg


6412d5c01fff2.jpe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