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设计》

2020-09-18

1.jpg
2.jpg


2020年9月18日,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人王受之教授应邀来到上美讲堂,用画笔画出了他早年的个人经历,并配合生动的讲解,为同学们阐述了他的人生观、设计观。

王受之教授从198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教学、教材撰写、学术研究,教学体制改革、大型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活动。担任多年的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参与数百个重要项目的策划与设计,有超过千万字的著作,是具有国际和国内学术影响力的设计家。


广州与古代建筑

王受之教授生于广州市,他的童年生活也基本上在广州度过。广州的古建筑是他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粱大同年间的六榕寺花塔是王教授在纸上画的第一个建筑,接着王教授画了白云山、越秀山和观音山,并在观音山上特别画了明代建筑“五层楼”,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广州市博物馆的所在。在空白处,王教授填补了许多树木,这也是广州的特点之一。

介绍完一些古建筑和广州的地理环境后,王受之教授开始画他自己的童年生活。王教授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家里经常来往的朋友包括了画家关山月、设计师周令钊等。广州市最恢弘的建筑是中山纪念堂,这也是一件宏伟的民族主义建筑。王受之教授讲到,广州的建筑缺乏了一丝江南的秀美,旧城既包含了方形的现代建筑,也有砖瓦的传统建筑。


3.jpg
4.jpg
5.jpg


武汉与学习生涯

王受之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武汉长江大桥对王受之教授产生重大影响的建筑,他也以此作为武汉的第一印象。王受之教授总结武汉的特点,他觉得汉口和上海一样,有浓郁的西洋风格,而武昌则偏中国民间风格,街道纵横交错,充满生活气息。王受之在武汉生活期间经历了文革,所以在基本的城市布局外,他特别描绘了几个典型人物画像。工农兵一般比较英俊高大,面部咬牙切齿,且拿着枪,佩戴袖章。农民则一般以女性角色为主,头发往往扎起,且不具备明显的性特征。工人则往往戴着炼钢帽和墨镜,并且也手持枪械。此外还有以美国人、苏联人为代表的一些丑陋反面形象。那个时期的城市是红旗的海洋,到处都可见飘扬的红旗,红卫兵的游行活动也是屡见不鲜。

在学校停课后,王受之教授和当时的大多数学生一样下农村从事生产,走上了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道路。这一时期的经历相对乏善可陈,王教授画了一些中国村庄的传统民居建筑,并简单介绍了自己从事的劳动生活。在经过几年的下乡后,王教授被抽调到洪湖工艺美术工厂从事工艺品设计。洪湖县城富有江南风味,房屋建筑大多有马头墙的设计,街道是青石板铺陈,且有一种不工整的美感。


6.jpg
7.jpg


广州美院与设计史的研究

广州美院与王教授学习设计的过程紧密相关。在从事了6年的工厂工作后,王受之教授受邀来到了广州美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开始致力于包豪斯的研究。当时国内还没有设计专业,只有工艺美术专业,王教授的任务就是搞清楚“设计”究竟是什么。他首先来到北京,在与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艺美院的大师进行交流过后又南下到香港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世界工业设计史》的撰写工作。

在介绍完自己的一些经历后,王受之教授还分享了国内美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在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美院便顺应时代形势,承包了广交会的广告设计与包装设计,它也是在全国最早从事现代设计研究的三所美院之一。上海有全国最早的私人画室和包装设计师,但是少了一个专业的设计学院,王教授也期待上海美术学院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发扬上海设计和上海精神。最后,王教授还强调了学校开设相关专业的重要性,王教授的课程与著作可以说影响了国内的整个设计产业。


8.jpg


精彩问答


在本次讲座的最后,现场同学积极参与互动并提出几个问题,王受之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


同学A:您对绘画和设计之间的关系有怎样的看法?


9.jpg
10.jpg


王受之:绘画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表达自己感觉的一种手段。传统绘画往往传递了美的感觉,而到了现代绘画也可能传递压抑、痛苦、甚至是混乱的感觉。情绪的表达不需要思考太多的东西,总体来说,艺术就是个人的表达。而设计对于绘画来说,是一种把思想概念用视觉方法快速传递给对象的一种手段。


同学B:您如何看待如今我国高校设计教学对于计算机过度依赖,设计动手实践时间较少的教育模式?

王受之:计算机取代传统手绘是必然趋势,但是用计算机绘画缺乏和材料的互动。我们欣赏画作不仅仅希望看到视觉上那些漂亮的元素,还希望能体会到它三维和作为物质的部分。所以我认为设计教育不应该完全抛弃手工的部分。


11.jpg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25.jp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