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色彩的眼睛》

2021-04-23

6139e46adde2b.png


2021年4月23日14:00上美讲堂邀请到著名岩彩艺术家胡明哲教授带来岩彩绘画《色彩配置》课程开题讲座“睁开色彩的眼睛”。


6139e47926979.png


胡明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博士,硕士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她长期致力于中国岩彩绘画当代拓展,曾经担任中国岩彩绘画创作高研班学术主持人,设计并实施岩彩绘画课程体系,主编并出版“岩彩绘画语言研究”系列教程,策划并举办2015《本土萌芽.岩彩绘画课程体系展》2016《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2019《溯源重生.当代中国岩彩绘画创作展》,还曾率领岩彩团队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并完成“彩虹小镇”大型公共艺术作品。


6139e47eef099.png
6139e484db0cf.png


讲座分为三部分:

一,色彩是重要的艺术语言

胡明哲教授首先谈到——色彩具有不容忽视的视觉魅力,也是可以深刻表意的艺术语言。因为,色彩是琴键,敲击的是心灵。无论是常人百姓还是艺术家,视直觉看到任何色彩,都会引发相应的心灵感应。但是具有深刻与微妙的色彩修养却需要学习培养——人人都凭直觉判断和选择色彩,然而浅薄的直觉和深刻的直觉相差万里。浅薄的直觉反映的是概念和简单的色彩,深刻的直觉反映的是丰富和微妙的色彩,具有无限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


6139e48d44d5e.png


二,浅析色彩语言的演变历程

讲座的第二部分分享了人类艺术史上色彩所走过的漫长历程:从古典主义时期的概念色彩;到前现代主义时期的外光色彩;再到现代主义时期的抽象色彩;以及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观念色彩…… 胡明哲教授强调:从古代至今日,人类对色彩的认知产生过很大变化,对色彩的运用也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今天,色彩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所谓“概念”是人类把感知到的事物之共同特点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进而再形成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以及一种把握事物的方式。

“概念色彩”则是指一种配色的方法。例如: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壁画。其实,从早的人类绘画,到欧洲中世纪绘画,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直至19世纪的漫长历史时期,人类对色彩都是“固有色认知”,几乎所有绘画的色彩都是“概念色彩”。


6139e4a376407.png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陈列的埃及壁画来自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域,然而,配色的方法却完全同一.

6139e4a9e8b63.png

欧洲中世纪末祭坛画(报孕) 康宾  1425-1435  尼德兰


虽然,文艺复兴之后的绘画在方方面面都有了极大的进展,但是,画家们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却一直没有发生根本变异,依旧属于“概念色彩”范畴。对于这一时期的绘画,也被称之为“固有色表达”或“酱油调”。固有色——即常态光源下物体所呈现出来色彩效果之总和。


6139e4b12ff88.png

达·芬奇 作品 切奇莉娅-加拉拉尼  1485  意大利

6139e4ca86cb2.png

伦勃朗作品 自画像 1660  荷兰


直到17世纪牛顿的重大科学发现(七色光谱)才改变了人类对色彩的认知。原来,色彩的感觉源自于光线——人类对自然万物的色彩感觉,是“色光辐射”和“物表反射”以及“环境映照”三方面的综合结果,并没有绝对的“固有色”。因为随着光的变化,物体会呈现不同的色彩——不停变换的光源色,左邻右舍的环境色,物质本身的吸收反射,在空间中的光线色的波长;不同的时间和气候;以及人类眼睛的感知能力和视错觉,太多的因素相互交融和折射,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色彩。


6139e4dab45c6.png

公元1666年科学家牛顿以三棱镜测出七色光谱


6139e4d7d40b5.png
6139e4de6d0e9.png


应该感谢19世纪印象派画家让全人类都睁开了色彩的眼睛。胡明哲教授从莫奈的作品“教堂”与“草垛”开始,详细解析了印象派时期画家进行外光写生的重大意义:这些作品忠实记录了光线照耀下的色彩直觉,“固有色”概念完全消失了,画面中“明暗的关系”转变成为“色彩的关系”。


6139e4f411d3a.png

莫奈作品 干草垛 1890  法国


6139e4fa31670.png

同一类型风景绘画中“明暗表达”与“色彩表达”之比较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色彩认知”的重大转变,从此以后连博物馆中的作品也整体鲜明起来。


6139e5022443d.png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古典时期“概念用色”油画作品


6139e50fb8690.png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印象派时期“外光写生”油画作品


20世纪色彩最典型的代表可以说是抽象色彩——色彩作为一个不依附任何物象而独立存在的视觉元素,可以直接象征人类的精神理念。红色不再是红旗或火焰,黄色不再是麦田或橙子,蓝色不再是大海或天空……. 红色就是红色,可以表达热烈,黄色就是黄色,可以感受温暖,蓝色就是蓝色,可以寓意深远,色彩直接引发和对应人类的内在心理感受,因而,其自身就是精神的象征,就是艺术的语言。


6139e516a89eb.png

抽象艺术家桑德罗·基亚在创作中  1983  意大利

6139e54fdbfce.png

达米·赫斯特作品 喷溅绘画  1994  英国


后现代主义最典型的代表是观念色彩。观念色彩指作品中的色彩象征和隐喻着某一个观念。例如,艺术家克莱因发明了一种蓝色,他认为这种蓝色代表宇宙、时空、永恒、绝对……因他将自己发明的这种蓝色的色粉涂在所有的作品之上,则被称之为“克莱因蓝”。英国艺术家吉姆.兰宾的作品被称之为“彩虹色”,他的作品特征是以鲜艳的色条布满整个建筑空间,用以彰显“无主调”“各行其是”的后现代艺术理念。


6139e5554ed2e.png

巴黎协和广场古埃及纪念碑依照克莱因生前被否决的“蓝色革命”构想,重行投灯以示纪念1983法国

6139e56a339a0.png

吉姆·兰宾 作品局部 1999 英国


梳理过世界艺术史中色彩语言流变轨迹之后,胡明哲教授又以大量的图片阐述了中国本土绘画色彩变迁的历程。


6139e56183e81.png


一般人会说:“中国绘画特征不是色彩”。其实,确切说法应该是:中国宋代以后的绘画特征不是色彩;而宋代以前,尤其是唐代以前,中国绘画是十分色彩的。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本土绘画确实经历了色彩无比辉煌到色彩逐渐衰落的巨大变异。


6139e570c2fc1.png

卜千秋墓室壁画朱雀图   西汉 公元前200年左右

6139e5780cce3.png

中国龟兹石窟 克孜尔17窟壁画 公元5-6世纪

6139e57d0a3bd.png

中国敦煌石窟 257窟北魏壁画  公元4-6 世纪


唐代壁画十分兴盛,绢本卷轴画也诞生了。


6139e5b17ec4d.png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绢本绘画 唐代 公元618-907


宋代小型绢本绘画兴起,元代纸本绘画作品成熟,明清两代文人水墨画渐渐成为了中国画坛的主流。


6139e5b808b6f.png

徐熙 豆花蜻蜓图 绢本绘画  南唐 公元937-975

6139e5c37c27a.png

唐寅 王蜀宫妓图 绢本绘画 明代  公元1236-1638


唐代以前中国绘画多以不透明的矿物质颜色构成色彩的平面,图形浪漫,色彩浓郁,视觉效果强烈动人。宋代之后透明的植物性颜色渐渐取代了矿物质颜色,成为画面的主体。这不仅形成了“以线造型三矾九染”的工笔绘画方式,也生成了“视觉弱化色彩淡雅”的审美情趣。


6139e5e98db33.png
6139e5f253c32.png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本土绘画确实经历了色彩无比辉煌,到色彩逐渐衰微的巨大变异。但是过去几个世纪的中国绘画没有色彩,并不等于现在和将来的中国绘画永远没有色彩。古代佛教壁画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东方色彩传统,留下了再延展再创造的宽广空间,中国画家应该觉悟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敦煌壁画复原摹写展览中与敦煌壁画长久对视的当代青年

6139e60b52c03.png

胡明哲教授解说色彩演变的历史年表


三,由理入道的色彩学习路径

讲座第三部分,简约介绍了针对“色彩零基础,学习时间很有限”的学生们所设计的《色彩配置》课程。课程经历了近20年教学实践,逐渐深化,效果显著,深受学生欢迎。《色彩配置》课程追求以轻松的方式触及本质的问题——在国际色标纸中选取200余色作为媒介,以剪贴为主,手绘为辅的方法完成五个子课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感知色彩,理解色彩,运用色彩的阶梯。引导学生在纯粹的“本体精神”与简要的“语言要素”不断对话的过程之中,梳理出色彩的“语言结构”,初步实现运用色彩语言遣词造句,言情表意之理想。

6139e616c7c1d.png

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2017年《色彩配置》课程场景


如果我们称“色彩”为“语言”,那么就要象学习外语一样,从单词和句法入手,理解这门语言与众不同的魅力和独特的表意方式。《色彩配置》课程按照这样的思维路径,设计了五个课题:

课题一,色彩感知  

课题目的:辨识色彩语言单词——色相。理解:修养是辨识微差的能力。


6139e621a1d50.png

课题一学生作业  拼贴红黄蓝白黑


课题二,色彩配置

课题目的:摆布色彩语言语法——色彩关系。理解:色彩的魅力来自色彩的关系。


6139e6340388b.png

课题二学生作业  互补色的强对比弱对比


课题三,色彩表意

课题目的:理解色彩语言的表意方式——尝试抽象色彩与内在精神链接。


image.png

课题三学生作业  心象:温暖 悲凉

6139e659e6b5d.png

课题三学生作业  传神:迈克.杰克逊


课题四,色彩采集

课题目的:增加色彩语汇的方法——采集自然色彩和人文色彩,自觉积累美好色彩关系。


6139e67be4542.png

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学生在苏州丝绸博物馆进行色彩采集

6139e672dd39f.png

课题四学生作业  自然色彩采集

6139e68edd735.png

课题四学生作业  人文色彩采集


课题五,抽取转移

课题目的:落实到绘画创作中如何设计色彩稿?

课程引领自觉摆布色彩结构的思考:限定语言要素,编织语法结构,改变色彩调式。


6139e69e6c5ac.png

课题五学生作业  抽取转移 以一变三


胡明哲教授认为:21世纪的中国艺术家,无论从事什么专业都要色彩扫盲,都要理解色彩的科学原理和色彩的演变脉络。因为,色彩具有不容忽视的视觉魅力;色彩是一种可以深刻表意的艺术语言;色彩是曾经遗失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要基因。


6139e6a13bc3f.png

胡明哲教授讲解青年岩彩艺术家作品


讲座由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主任苗彤教授主持并进行了相关访谈。


6139e6b0e3a7b.png

胡明哲教授讲座现场

6139e6bb3be73.png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139e6c289d2e.pn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