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诗性与技术》

2021-04-26

6139ea83c298a.png


2021年4月26日下午两点,上美讲堂有幸请到苏丹教授为上美学子带来题为《设计中的诗性与技术》的线上讲座。苏丹教授是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长,中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客座教授,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多莫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6139ea96ac355.png


诗性是一种抒情,是一种叙述,体现文本性。设计中的诗性首先是想法、观念的形成,并付诸创造性。最终通过具体的实物、形体、空间、声音等表现出来。

苏丹老师谈到,今日讲座的主题是关于设计中的诗性,另外就是诗性和技术的关系问题。当人们描述审美的至高境界时,经常会用“诗意”、“诗性”进行评价。当评价一个空间设计,或者一个物品设计时,谈到其设计具有某种诗性,实际上是最高境界的褒奖。

设计审美不能过于抽象,但是也不能过于拘泥于具象。设计的审美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涉及到设计本体,任何一个设计出来的事物及其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触及到设计事物本身。即使是一个空间,也必须仰仗和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因此就会触及材料、技术手段等具体内容;另一方面,文化属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属于设计的外延部分。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很难超越我们既有的审美经验和文化传统,经常是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去对新事物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割裂和过去的联系。


6139eaa3c4049.png
6139eaab174d1.png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对人类的存在寄予了一种至高的期望,这也是我们所有设计师希望努力实现的目标,我们是在为全人类服务,不同的设计门类都希望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在地球上。在这里,人能够找到自己的尊严,同时又能够和环境取得一种和谐。

诗性到底是什么?诗性首先来自于情感,我们感到情感上的愉悦,对创造性的新奇感,进而产生一种自我释放,我们认为这是对诗性最直接的感受。在设计中,诗性首先来自于想法和观念,在这种想法和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艰苦的创造过程。在实施创造的过程中,在思想对抗物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生动的东西。最终所有的一切无论开头的想法也好,还是中间的过程也好,都要通过具体的物质、形体、空间、声音等表现出来,理论还是苍白的。

接着苏丹老师通过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设计创造,通过案例来继续深入这一观点。


image.png
6139eaba9dfeb.png


第二届深圳环球设计大奖,可持续发展的特别奖。这个项目是荷兰罗斯加德(Roosegaarde)工作室的作品。这个作品的建筑感没有那么强,但是在一个广义的建筑概念中,又是都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WINDVOGEL是一种能产生绿色能源的风筝,绿色发光电缆漂浮在空中,创造了光和新能源的游戏。智能风筝四处移动,并通过电缆与地面站相连。电缆的这种推拉作用将运动转化为电能。在飞行的同时,WINDVOGEL创造了一个舞蹈线条的视觉交响乐,来赞美绿色能源的美丽和诗意。


6139eac371e3b.png


苏丹老师讲道,像这样的项目是有诗性的,这种诗性在于人类面对沉重的现代性问题,所进行的一种思考和探索,所进行的一种具有超越性的表达。在今天人类普遍对能源困惑的情况下,人类寻找了新的技术途径来捕捉能源,同时又能够通过技术和材料的创新让这种能源清晰可见,最终通过创意让这种想法以一个可见的形式飘扬在空中,让大家去分享这一成果,这是具有创造性的想法。

设计中的诗性就在于超越功能的部分,和诗性之于语言有不同的地方。语言学家索绪尔说过:“在语言之前,一切都是模糊不清,一切都是混沌一团。”语言系统希望把事物以一个更清晰的形式表述出来。希望把思想通过各种具体的词输出以后,形成一个可以更加清晰描绘事物的途径。但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现自身受制于这种目的性。语言有时候会反抗,回到一个混沌和朦胧的状态,追求语言的另一些形式。


image.png


苏丹老师继续举例说,黑川雅之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中,黑川雅之面对非常具体的生活和物料,非常注重在工艺方面创造以及工艺和形体之间关系,注重语言的相容性。


6139ead4a45a4.png
6139ead8c1718.png
6139eae3c18ab.png


这组作品是黑川雅之先生将日本传统的山形塑造赋予了一种崭新的现代表达。这个壶除了烧制茶以外,还可以做酒器,内部还有过滤器,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随意的安放或取出,更符合今天的人饮用茶汤的习惯。这种铸铁工艺是一种粗犷的工艺,铸铁表面具有一种野性的美感,黑川雅之的设计采用了简洁的造型,避免过剩设计,突出了它本身的材料之美。黑川雅之先生对诗性是这样认为的,他是认为诗性就是一种美的体验,体验是直觉,这种直觉和过去的经验总是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他讲的一句话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正确并不一定让人相信,但是美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尽管美并不一定正确,但是美人人都爱。”


6139eae91a392.png


美要有超越性,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烟灰缸一样,空着它也很漂亮。空着的时候它以独立的形式存在,避免了理性的歧视,即一个器物只是为了存放某个物品才能凸显其价值。当一个设计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对美的理解,形成系统的控制形式的理念和掌握支撑这种理念的工艺和方法的时,他(她)就可以穿越设计的边界。


6139eaf2eb9d0.png

夏圭雪堂客话图页


诗性和环境的关系。有时诗性是一种环境补偿,针对人的缺憾,情感中的匮乏的一种补偿。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中国古画经常是在山水之中,有寥寥几户人家,这种孤独感恰恰是一种对入世的反叛。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场景是少之又少的,并不多见,更多的中国画表现的是人迹罕至、孤绝的山水图景。中国画所创造的诗性,是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困境是有关系的。尽管从北宋到清代有不同的笔法,不同的构图,但能够看到大家共同的理想境地,这是美学关于诗性的一个至高的境界。


6139eb0696c0c.png

6139eb01a7aae.png


苏丹老师给出现实的例子,继续说明这一观点。在现当代的建筑设计中,也有从都市逃离的环境概念。贝聿铭先生在日本所做的美秀美术馆,要穿越一个隧洞进入一个桃花源。现代桃花源在一个群山环绕的自然保护区中,同时建筑采用非常低调的方式,尽可能的埋到地下,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美秀美术馆的诗性切中了人最根本的心机,才使人们为之感动。苏丹老师认为这是一种来自久远的彼岸情节。彼岸是我们永远努力,又永远达不到,跟我们若即若离的,也许在某一个历史契机中,在恍惚的一刻间,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瞬间,让我们进入到这种空间的场所。


6139eb10da54f.png


诗性跟时间是有关系的,时间沉淀诗性。时间是非常伟大的,可以把很重的东西变得很轻,可以把很轻的东西变得非常沉重,这是时间的力量。时间也能证明人类的偏执与局限性。苏丹老师举例说,西西里一个古希腊剧场就是典型的环境史实性作品。这个剧场始建于希腊,然后在罗马时期经过改造,历经了2000多年的时间。剧场在建造的时候,实际上是创造一个跟天堂最接近的戏剧性场所,形成人神混居的世界。现在虽然是残垣断壁,但场所的神圣性确立了,经过时间对建筑的打磨,更加增添了它的伟岸。我们经常说面对历史的废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就是来自于我们对时间的敬畏。因为只有这些历史遗迹才能够穿越时间的重重阻隔,让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它是历史的媒介,是对历史的诉说。


6139eb19d8d7d.png
6139eb185bc19.png


诗性,“生”与“死”的哲思。诗性是对人类生存过程中,最艰难、最困扰我们的那些问题的一种超越。比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与时间的关系,生与死的关系等。


image.png

布里昂家族墓地


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的作品,把生和死的界限,通过他建造的场所,形成了一个对话空间。《布里昂家族墓地》是卡洛斯卡帕的代表作品,超越技术手法之上的是他对生和死的认知,这是建筑的诗性所在。在这个作品中,卡洛斯卡帕通过空间的迂回停顿,展现了活着的人和亡灵在空间上对话的可能性。墓园有围墙围合,但是路口是敞开的,是一个半围合的状态,让在墓园里的人沉浸在对生死的思考中。但人一抬头,就可以眺望到现实的场景,远处的农舍和脚下的田野。整个墓园通过空间的序列,展现了生和死的对话过程。


6139eb3db755c.png


诗性关乎审美和信仰,是一种选择。诗意的栖居,是最接近人类理想的地方。不同民族在伦理观念、心理气质、宗教意识、传统文化、生活趣味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追求。因此,中西方设计中对于“诗性”的探寻和表达必然表现出不同特征。比方说过去整个的西方在崇尚把建筑做得更加永恒、更加沉重;东方的建筑师在实践中把建筑做向另一个极端,朝着越来越轻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美学体系。但这种两种极端的美学体系,也是互相包容和互相欣赏的。


6139eb412954c.png
6139eb4727dac.png
6139eb532ce5d.png


石上纯也坦言他要创造的是界限极其模糊的空间,而不是像密斯那样具有普遍特征的空间。其实在“轻”美学以及“重”美学背后,都和技术有关。当我们突然看到挑战极限的设计出现之后,诗性就油然而生,这与本体有关,触及到结构、材料。

诗性和极限有关。极限是存在于技术体系中的一个专用词。技术是设计的本体,伟大的技术哲学家阿诺德·格伦曾经讲过:“技术是人类肢体的延伸。”人类开始使用的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在仰仗工具的过程中,身体退化,大脑不断发达,创造出更先进的工具。技术的进步是在挑战极限,冲击极限的试验之中完成的。建筑师要拥有能够支撑其创造性的强大的技术能力,才能够达到诗性的境界,才能够把每一个旁观者带入其所营造的境界之中,否则的话都是空想。


6139eb5519570.png


设计中的诗性是艺术性表现的基因,它是具有文本性的,关照人性的解放与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扮演着明确而关键的角色,真正影响着设计形态的发展。设计中的技术,关乎创新。重新审视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是创新的开始,并且这也是技术应用和实验的开始。


6139eb6317f46.png


苏丹老师举例说,这款意大利的椅子,NATUZZI品牌的作品。这个椅子的诞生,经过了非常繁复的科研过程。设计理念是希望人们躺在这张椅子上的感觉就像躺到母亲的怀抱中,从而唤醒人们最初的舒适感和安全感。这要求椅子对人性有一种呵护,这需要在设计上有事无巨细的考量,要捕捉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睡姿,要跟踪和研究人在椅子上时神经的状态。这都是需要用技术去完成的。如何运用技术,给予人性要求回应,要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和计算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体系的整合问题。


6139eb7aa3f1b.png


苏丹老师继续讲道,最具备技术能力的一些设计师,有时反而会做出高情感的作品,同样具有诗性。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有一个罗浮拉菲(Rocca di Frassinello)酒庄,它的建筑师是伦佐·皮亚诺。这个建筑师驰名世界,是因为他在控制技术,驾驭技术方面的能力几乎无人超越。


6139eb7555df2.png


在这个项目里,伦佐·皮亚诺一反常态,没有炫耀他的技术,而是更注重人文想象。这个酒庄最有诗性的地方,在于对历史文化的关怀。意大利的先民之中,埃特鲁里亚人3000年前就在意大利半岛上定居。作为意大利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土地上繁衍生息,托斯卡纳地区的生活方式、风俗、礼仪都受埃德鲁里亚人的影响,包括酿酒及酒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这个酒庄的立面是非常朴实的,并没有去炫耀技法,而是展现了浓郁的地域性的风采,同时建筑对所在地的传统文化线索进行了缜密的梳理。

最后,苏丹老师讲到,诗性其实是设计过程中,美学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没有一个定式,诗性就是超越,首先是要超越当下,有时会以轻超越重,有时也会用重来颠覆轻;会以坚持超越惯常,用变化拯救乏味;会用精确升华粗略,用模糊改写剧情,用美来代替正确。诗性一定是在当下,在此时此刻所做出的一种抉择,在做出的抉择的刹那间,其背后的结构是非常扎实、非常的有逻辑的,看似简单,其实也不简单。


精彩问答


Q

主持人:非常感谢苏丹老师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做了这样一次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讲座。那么如果想要继续了解苏丹老师的观点,可以关注苏丹老师的公众号“四面空间”,还可以通过苏丹老师的专著,比如《迷途知返:中国环艺发展史掠影》,还有近期的新书《闹城》。接下来进入到了我们跟苏丹老师的互动的环节。您对同学们的学习开展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苏丹老师:好的,我给大家提点建议,我觉得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设计专业,平面设计和服装设计稍微好一些,还有陶瓷等工艺美术类,因为它们跟造型的分界不是特别明显。比如平面设计的过程与造型、思想,甚至文学都会有更密切的联系。但空间设计专业,比如环艺,在今天和艺术的割裂就稍微深一些。因为这类专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需要掌握很多工程方面的知识,甚至有些是科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导致从业者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艺术界发生的事情,这是需要警惕的。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此深有感触,讲课的时候,我经常会问我的学生最近社会上发生的一些艺术事件,艺术家的情况和最新作品,甚至文化界的一些情况,发现大家都不太熟悉。甚至我们自己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我们学院设计专业的学生也不太了解这些人在做什么。这是不应该的,所以我还是希望设计专业的同学们能够多关注艺术、多关注文化类的事件。


6139eb7c2f9d6.png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139eb836fc6e.pn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