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笔人物画系列讲座—工笔画设色基础技法》
2021-05-10
2021年5月10日下午两点,上美讲堂邀请到著名工笔人物画学者何家英带来“中国工笔人物画系列讲座”,本次主讲课题为《工笔画设色基础技法》,将系统介绍工笔画染色的各种技法,为后面的临摹课做好铺垫。这些技法是何老师几十年从事工笔画创作所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也是对中国工笔画传统技法的理解,是学习工笔画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何家英,上海美术学院特聘专家。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国务院文史馆馆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等荣誉。他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研究已有40年的经验,特别是他的工笔人物画将古老的晋唐工笔画传统与西方绘画相融合,立足于中国文化文脉,在西方人文理想与中国传统审美精神之间,建构起了一个既有传统文化传承又具有时代审美特征的新型工笔画语言。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马嵬》《秋冥》《朝•露•桑》《舞之憩》等。
如果白描是工笔画的“骨和魂”,那么着色就相当于工笔画的“血和肉”。着色是对白描的辅助,是对意境的渲染,是造境的一种手段,也是对现代语言的一种补充和提升。一张画光靠白描所达到的感染力是不够的,颜色本身的魅力无法被水墨、线条代替,中国早期的绘画就具有色彩传统,着色对我们完成整张作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画颜色分植物色、矿物色、金属色、化工色以及人工合成色,最常用的颜色归纳为两大类,俗称“水色”和“石色”,矿物颜色和金属色其实都是一类。水色的颜色主要是从植物里提取,这种颜色容易变色、褪色,因为它是不稳定元素,所以很容易发生变化。石色的颜色主要是矿石研磨出来的颜色,这种矿石本身具有稳定的元素,所以它在光照或者其他因素干扰情况下是不变色的,它可能会在表面产生包浆或者淡化,但它本质上是不变色的,所以这种颜色往往都是绘画里面常用的。
何老师着重从颜色的使用方法上展开讲解。对于植物色而言,其一般来讲往往在分染、罩染、晕染和垫底衬石色时使用,当然也可以作为单独的绘画形式。因为工笔画分成重彩和淡彩两个部分,重彩就会有石色因素的成分在里面,淡彩基本上使用的就是植物色,薄薄的、轻轻的染一染,不是反复地渲染。植物色如果经过多遍的分染、罩染,积成了几层以后会呈现一个相对的厚重感。
相较之下矿物颜色使用的技法更多,且具有一定的难度。矿物颜色本身会沉淀,不溶于水,所以在罩染的过程中,随着笔触很容易留在纸面上或者绢面上,很难在材料上均匀的渗化开,所以往往容易形成不均匀的、一道又一道的现象。因此,对于在纸绢本上矿物颜色的使用,需要尽量的薄。
石色的使用需要水色来打底衬托,石色不可以单独地在白纸或者绢上直接使用。直接使用石色的时候,那种光泽感、质感是出不来的,会显得很暗淡。例如在泥板、土上画画,直接上颜色后,发色就很成问题,颜色本身不亮,往往底下需要垫色。这种垫色要用它相近的颜色,例如用石绿,那么石绿就要用草绿来垫,或者花青来垫。在分染的时候用花青,罩染的时候垫草绿,上石色的时候绿就会被衬托出来,显得更为厚重、漂亮。何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从西方现代美学、现代色彩学上取经,通过研究它们的色彩关系如何形成,在今后的练习中大胆尝试。他接连介绍了几种可以使石色发光的方法,例如采用矿物色的胡粉、蛤粉、锌太白、云母等,同时介绍了古代使用金箔绘制佛画的例子。
在随后的现场演示中,何老师从工笔人物画的角度,谈了工笔画染色的经验。工笔画染色的技法非常多,其中分染法较为常见。分染的目的就是把一个物品分出高低、分出阴阳,也就是通过分染的方式将凹的地方压进去,把凸的地方突出来,它会在作品平面的基础上产生一种立体感,但在分染的时候不宜一下子就染的很重。
另一个新染法是“晕染”。比如脸上的血色,我们把颜色染上去,一侧依赖线往另一侧去润开,这叫分染;周边四周全部小面积染开,便是晕染。当然晕染不仅仅是一圈都晕开,它目的不是为了染结构,而是为了染血色,包括人的眼睛、手指肚、指甲等等都会有一些血色。例如眼睛用墨一点点的晕开,先画瞳孔,然后往边上晕开,用分染、晕染结合着去画。晕染常常在高处染,分染都是在低处染。
实际上染色都应该平着染,罩染实际上就是平均地、均匀的把染色对象罩起来。罩染要注意开始染的时候要让颜色能够把纸吃透,不能一扫而过。比如我们染色的时候,虽然看着挺匀,但因为干的程度不同、干的时间不同导致纸面一会儿就花了,或者一边带过去以后看着挺匀,但是会发现染的颜色很轻浮,所以罩染需要颜色具备饱和的湿度,在染的面积上要湿着染。
罩染和填染是一对,但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罩染要压线,要把所有的线都压上,填染是不压线的,把线空出来,它既可以调饱和的矿物颜色填,也可以用薄的水色来填,都会产生工艺很精到的感觉。填染还可以修正线条的不足,因为它有绝对的覆盖力,所以如果线条勾的不太好,可以通过填染最后对线条做个修正。
烘染和晕染有着很相似的地方,只不过它的染色面积特别大,烘染可以衬托一种气氛、氛围。丝染,常见于花鸟画里的丝毛、人物的头发等。头发上会有分染,也会有晕染,也会有罩染,还会有丝染。丝染一方面是继续完善发髻,按照头发的走向用干的墨笔在上面完成丝染,产生的效果和直接分染有所不同。
衬染是一种衬托的托染。“衬”主要指的是在反面的衬托,绢几乎有着全透明的感觉,所有背后的动作在绢的前面都会反映,所以在后面如何去衬托非常非常重要。“衬”之后便是“提”,画仕女有一个说法叫“三白”,即指额头、鼻子、鼻梁和下巴,把突出、明亮的结构用白色提一下,这些完成以后,基本就完成了工笔画的基本流程。
何老师最后总结道,工笔画是用时间堆叠起来的,只有合理安排时间,弄清程序的前后,才能顺理成章的完成绘画。要通过整体推进,用局部带动整体,不能孤立的看待工笔画中的色彩,控制火候,避免画框等外在物件导致过犹不及。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几个问题。
Q
同学A:何老师您好,感谢您给我们带来的分享。请问您在工笔画创作过程中,制作性是不可避免的,当今很多艺评家对制作性是比较负面的评价,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
何家英:实际上制作性在绘画当中,就像你说的是不可避免的。写意性其实往往都会在一些少的部分亮出来,都是次要部位在维护着它,在做配角,那么制作就是在做“配角”的过程,最后再把最精彩的东西亮出来。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矛盾的、一对一对的,所以“写”和“作”都不可分割。文人画写的是意,不是在那耍把式,画面要营造意境,这个营造的过程不仅仅是要有好看的线条,同时还有很多的东西压下去,好多的皴法、擦法、染法都在“作”,所以不可能避免“作”的因素。如果说一味地都做效果什么的,可能忽略了核心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