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叠合、开放的城市景观空间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27
“园林作为一门艺术与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
2021年9月27日下午两点,上美讲堂邀请到上海美术学院朱祥明老师,为上美学子带来题为《多元、叠合、开放的城市景观空间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讲座。
朱祥明老师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名誉董事长、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当代先进设计理念与中国实际融合并付诸实施,在国内外主持创作了上海野生动物园、香港九龙城寨园、日本大阪同乐园、上海东方绿舟、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泉州五里桥文化公园、新疆昌吉滨湖河中央公园等一大批有影响的设计作品。在标准规范编制、重大课题研究论证、科研论文著作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曾被授予“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总要面临更新、改造和发展延续的问题,城市更新已经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关键时期,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更是普通百姓日益关注的热点。朱老师在讲座中,通过相关案例的思考与实践,介绍如何把握这个机遇去有效拓展风景园林的内涵,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有所作为,与城乡规划、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协同并进,相互拓展、交叉合作,在概念上有机融合,在空间上整体表达,通过改善并提升城市的整体空间品质,实现并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首先,朱老师带领大家“走进园林、了解园林”。
他谈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园林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对园林的认识比之前要全面的多。园林比较通俗、简单的解释就是:在一定的领域内,通过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的手段,通过因地制宜的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等方法,创造而成的一个优美的、生态的游憩境域。“园林”应该说是古为今用的一个地道的专业名词,它代表一个行业、事业、机构和学术的范畴。风景园林在十年前已经与城乡规划、建筑学并列为国家的一级学科。
中国是世界上园林艺术起源比较早的国家之一,讲到世界的园林史,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世界的造园史上代表东方有一定的地位。中国园林,特别是自然山水园林具有诗情画意的美,它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把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空间。中国的传统园林,与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这种意境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传统园林中很多园林都是由画家主持经营设计的,或者园林主人就是画家。如:唐代王维,宋代皇帝宋徽宗,明代文征明、计成、石涛,清代李渔、戈裕良等,他们都擅长绘画,并参与造园。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它强调自然的山水园林,模拟自然、创造自然。中国传统园林强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而西方古典园林则采用均衡对称形式的平面构图,强调人驾驭自然的能力,展示人工的美。
随后,朱老师概括了中国园林追求自然、讲究意境和崇尚含蓄的三个基本艺术特征,介绍了中国园林和其他传统艺术、雕塑、建筑等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党的“十九大”重新定义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大家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会得到增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所有与美术、艺术相关的精神产品会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重视,这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业、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改变,同时我们的景观也需要更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内涵,让普通的老百姓能感受到精神上的一种升华。
在“风景园林需要不断学习和拓展”部分,朱老师谈到城市更新跟风景园林的关系。
城市更新的目的,就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的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代原来一些功能性衰败的一些物质,比如一些老的、破旧的小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对客观存在的实体,比如一些老的建筑等这些硬件进行改造,第二就是对各种的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延续与更新。城市设计关注我们城市规划的布局、关注我们城市面貌、关注我们城镇功能,尤其是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现在风景园林学科要做的是如何跟城市规划专业协调,调整好城市内外空间的结构,营造舒适环境的尺度,实现城市区域结构和功能的良性发展。城市更新给我们风景园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跟挑战,我们要探索在行业发展中,我们如何才能发挥我们的专业技能和智慧、展示自己的才能。
讲座的最后一部分“相关案例的思考与实践”,朱老师通过六个相关案例来回答:风景园林专业是干什么的?风景园林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关系?
第一个案例:城市既有生态资源的有机整合与保护提升
第二个案例:“生态优先”理念下构筑大型住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第三个案例:城市工业遗产与风景园林的联姻
第四个案例:整合农、林、水、规划、旅游等相关领域,挑战现有各级审批程序
第五个案例:中心城区既有生态空间与城市街区公共空间有机融合
第六个案例:集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游憩空间塑造于一体
讲座总结:
诗意和唯美不是风景园林全部的内涵,我们的背后是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跟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些都需要设计师去引导和把握。
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只是提供一个图纸。一个好的创意,是引导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如今“园林景观”这个词变得很时髦,各个学科都在关注景观,虽然不同学科对景观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是有一点是公认的,园林景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园林景观是我们和谐的城市生态、优雅的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同学A:朱老师您好,听了您的讲座,刚才也听到您有提到居住区景观的建设,所以我想请教老师,像上海这种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的城市,特别是在疫情之后,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和疗养,那么对疗养景观来讲,哪些方面是值得特别注重的?
朱祥明: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居住区的景观比较难做,为什么?首先,一个普通居民对小区环境的需求其实就是他对自然环境的全部期待。居民天天住在自己的环境里,对于他每天生活的小区,他是希望经常有变化的,他对场景的需求、对植物种植的需求、对植物色彩的变化和四季变化的要求,都比公园的要求高。第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小区里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他们是需要交流、需要互动的,我们的小区环境空间需要创造和营建更多的交流互动的邻里空间,增进居民情感的交流。邻里之间空间的打造,对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我觉得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认为小区环境除了好看,还要能够引导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我们通过创造更多舒适的、受老百姓欢迎的邻里空间,就越有利于提升社会的和谐和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同学B:朱老师您好,您开始的时候提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和内涵,我想请教老师,古典园林的营造风格有哪些理念和手法是在现代城市更新中能够继承的?
朱祥明:
其实我们讲文化自信,讲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美,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在所有的公园里去拷贝、复制一个古典园林。关于中国传统江南园林或者是古典园林的一些著作里,我们都能发现,讲的很多内容和美学中提到的一些传统文化内涵是一致的。比如说江南的古典园林除了我刚才讲的含蓄,其实还有小中见大,还有曲径通幽、诗情画意等,这些都是传统园林的一些基本手法,完全可以运用到现代园林或者是现代的生活中。包括传统园林讲的“借景”、“框景”,空间的对比、色彩的对比、层次的对比等等,以及在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境的营造等等,我觉得完全都可以运用到现代的园林之中。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