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写生

2021-10-08

1.jpg


行万里路,画写生不倦


2.jpg


2021年10月8日下午两点,上美讲堂邀请到上海美术学院陈家泠教授,为上美学子带来题为《漫谈写生》的主题讲座。


3.jpg


陈家泠,中国国家画院首聘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理事会理事,著名画家。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潘天寿。1963—1983年,任教于上海美术学院。70年代,师从陆俨少习山水画书法。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1987年,美国ABRAMS出版科恩夫人(JoanLeboldCohen)所著《新中国绘画(1949—1986)》,对陈家泠进行专文介绍并以其荷花作品《霞光》作该书封面。1989年,作品《不染》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1986—2017年,分别在美国、德国等20个国家地区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及著名画廊举办画展和联展。2007—2017年在国内上海中国画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举办艺术大展。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大型荧幕纪录片《陈家泠》在多个国家的电影节展映,并荣获3项最佳纪录片大奖,被夏威夷第35届国际电影节授予文化大使奖。2016年9月4日,作品《西湖景色》成为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欢迎会见世界35个国家元首和地区领导人合影的背景画。2018年1月13日,上海玉佛禅寺陈家泠佛教艺术馆正式开馆。


4.jpg
5.jpg


写生是打好绘画基础、拓展绘画眼界的重要步骤。坚持精神是写生的第一个层次,通过大量的写生来磨练意志,沉淀内心;写生的第二个层次是“熟能生巧”,学习艺术就是“巧则变,变则化”的演进过程;写生的第三层次是“道”,写生不同于创造,写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丢掉写生,进入创造生活的艺术最高阶段,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自由自在地进行绘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传承中国画的传统精神。“行万里路,画写生不倦”,写生创作贯穿陈家泠先生的艺术生涯,他在不断的写生过程中提升自我,终成一代海派绘画大家。


6.jpg

讲座《漫谈写生》分为《陈家泠》电影欣赏和漫谈两部分。电影《陈家泠》历时三年创作,摄制组先后探访中国的十二座名山,前往西藏、桂林等地,记录陈家泠的“艺术之路”,还原了他在“三山五岳四圣地”等名山大川写生采风、艰苦创作的过程,生动地展现了一代杰出的中国画艺术家为艺术、为梦想奋斗的精彩人生。


7.png


漫谈环节上接电影的情节,陈家泠先生分享了影片记录背后的故事和他更多的写生经验与心得,历数他从“和美”走向“灵变”、步入“化境”的历程,探讨有关水墨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等话题。


8.jpg9.jpg


陈家泠先生说道:“要讲的东西很多,但重要的是什么时间段讲什么东西,因为有的东西要到后来你们才知道,有的东西现在你们就需要知道。”首先,陈家泠先生分享了他一直有“生命力”的秘诀。这个“生命力”有两种:一种是身体内在的;另一种是艺术的生命力。这两种生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身体的生命力就不可能有艺术的生命力,而艺术的生命力必定是建立在身体生命力的基础上。陈家泠先生呼吁大家从学生时代开始就要注意身体生命力,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第二生命力。保持“生命力”要坚持全面发展。陈先生认为我们要在50岁左右考虑其风格,之前的时间是自我沉淀的过程,要耐得住寂寞,不断地修炼,不为名利所诱惑。


10.png
11.png

12.jpg


接下来陈家泠先生分享了他成功的秘诀——求学过程中老师们对他的灌顶。第一,对自己的爱好绝对不要气馁,要奋勇前进。求学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会面临很多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第二,大量的写生,勤能补过。写生是打好绘画基础、拓展绘画眼界的重要步骤,通过大量的写生来磨练意志,沉淀内心。认真研究老师画画的过程,观测生活当中非常细致的那种细节,成败在哪里?成败在细节,经典在哪里?经典在细节,创造在哪里?创造在细节。中国的文化非常重视传承,关键就是要牢牢把握我们老师的那种经验,但是经验不是一下子能得到的,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勤奋的习惯,需要有一个竞争性,努力就是竞争性。


13.png


最后一部分,陈家泠先生给我们分享了道法自然的哲理。当你在画速写时,是在实践一种哲理,什么哲理?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教里面的修炼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就是到自然里面去修炼,为什么到自然里去?自然的现象就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我们所有的灵感、境界、生命都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我们要去体会自然,要从自然里面吸取滋味,吸取灵感,吸取奥妙。所以,“道”要法自然,“道”就是一个哲学,一个理论,一个方法,一个学说,但是“道”要从自然中吸取,自然是一个本源。我们为什么要写生?写生就是对自然的崇敬,对自然的虔诚,自然给予我们灵感,所以我们在写生的时候要好好的贯彻道法自然的哲理。


17.jpg16.png


讲座的最后,李超院长对陈家泠先生的讲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道:今天陈家泠先生提出了三个概念:“熟”、“巧”、“画”,这个“熟、巧、画”和写生的主题贯穿在一起,“熟”的阶段、“巧”的阶段和“画”的阶段都可以在写生里体现。不久前,李院长以在交大展览会看到陈老师画的《革命圣地》的写生为契机,给国画系的老师们提出了围绕陈家泠的写生的科研题目,以这为切入点带动今后中国画的教学。李院长认为,国画系的老师在美术学学科里面应该把陈家泠老师的这套创作教学的经验好好总结一下,建议国画系申报课题,作为国画系科研教学组合拳中的一击重拳,直接贯穿于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学科建设的科研成果。以写生作为一个专题,而且它不是一般性停留在基本技能教学的写生,它是带有一个“熟”、“巧”、“画”的这样一种创作性提升的写生,它的覆盖面、影响力就出来了。


18.jpg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19.jpg


同学A:因为刚刚在电影当中,我看到有一些画面是记录您在对一些建筑进行写生的,所以我想问一下陈老师,在写生的过程里,就是在做底稿的过程里面,我们能够通过哪些角度或者说方式方法,可以把我们自身对于物象的情感思考能够更好的表现出来,让画面更有生命力一些?


陈家泠:关于城市题材我画了一张《贵美静安》,使用了中国古典的画法,叫界画。因为这个画不像山水画,线条可以自由,城市题材画的线条是钢铁的,要有它的硬度,还要是横平竖直的,是很机械化的。用什么东西来破它的这种僵硬呢?我用了玻璃墙面的方法画了《贵美静安》,因为每一个玻璃墙面都像镜子一样,天空有什么变化,它都能够变幻莫测。所以我就把那个房子的玻璃窗画了一朵云在冉冉上升,其他这种房子之后把云的感觉搞出来,把自然界的晴空万里跟云烟消散的这种变化描写了出来,再加上下面树木或者楼房,现在房子的建筑构成也是多样性的,我认为这些元素都可以搭配起来。我有几个题材,可以贡献出来给大家参考。有一个题材题目我想好了叫《云中君》,并不是九沟里面洛神赋,而是有一个云中君,一个仙女在云里飘。有一个我也想画的,叫《云海争奇迹》,是关于上海浦东这个城市。这个城市是很漂亮壮观的,问题是你怎么去表现?比方说晚上灯光很漂亮,怎么给它画出来?这些都是要研究的。我认为我们国画是可以把它画出来的,要打破条条框框,打破束缚。我一直牢牢记住毕加索的一句话,“艺术家是什么?艺术家就是上帝,上帝要创造什么就创造什么,这个就是艺术家”,我觉得毕加索已经达到了艺术的整体。


20.png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13b094931800.pn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