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座城市的焕新与想象

2021-11-01

1.jpg


2021年11月1日,著名景观设计专家钟律女士应邀来到上美讲堂带来题为“关于一座城市的焕新与想象”的主题讲座。


2.jpg


钟律女士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院专业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钟律景感空间工作室负责人、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风景园林与生态环境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钟律总工携团队设计的作品遍布全国。近年来,钟律女士作为景观学科的实践者、探索者,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绿色生境,协同设计城市赋能、生态城市、产业策划、标准领航、国际合作等五大板块,引领城市空间顶层设计及作品实践。


3.jpg4.jpg


钟律老师首先表示,城市未来空间需要大胆重塑自我,她认为城市是一个容器,也是一个更大的空间,它不仅盛放着生活在这里每一个人的身体、工作和生活,更装载着每个人的灵魂、发展和未来。她希望每一个人既能为自己的空间而设计,也能通过城市这个载体影响其他所有人,设计师便承担了设计生活、映射于城市的重任。而作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城市建筑空间,改良城市空间指示过程,城市设计师最大的愿景是让每一寸空间都显得生动而有趣,在无形中被赋予“生命”。


【“上海2035”与“一江一河”】


钟律老师介绍了《伦敦发展计划2021》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伦敦发展计划2021》为未来近20年伦敦的发展设定了一个综合的经济、环境、运输和社会框架,包容性的增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环境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则是其中每一项政策的基础。“上海2035”提出了“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这一城市发展愿景,要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由此引出了她的思考——卓越的全球城市需要怎样的河道?


5.jpg

6.png

伦敦发展手绘图


上海的城市建设围绕着“黄浦江——苏州河”这“一江一河”展开,黄浦江带来的“开埠史”与苏州河带来的“航运史”构成了上海文化的重要部分,如今它们更多已经成为了公共性开放空间,表达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钟律老师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城市内生要求下,上海要重新审视和定义河道规划建设,突出上海河道及沿河陆域,以“水陆统筹”的基本思想指导开展建设。


【苏州河静安段设计】


苏州河沿岸是上海的黄金地段之一,诸如虹口的“城市会客厅”、长宁的“华政历时风貌区”、普通的“M50文创”都位于这一水带的两岸,此次钟律老师负责了苏州河(静安段)贯通工程。整体定位诗意栖居的“花园式街区”水岸。通过纳入时间要素、文化认同、情感共鸣,搭建“与城市共情”的文化水岸,链接人与人心灵交流,触发群体的城市记忆。在空间的局限里寻找无限的可能以景观叙事“链接”美好生活,用创意传承“场所精神”,从文化韧性融入精细化设计角度,践行原创的“景感空间”理论。她经过梳理后,针对几个段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7.jpg8.jpg


花园街区营造体验——上海总商会节点

以“阅读静安·诗话苏河”为设计理念。钟律老师创意领衔,联合上海美术学院人文环境研究联合工作室共同打造。防汛墙顶部镌刻建筑故事铭牌,建筑符号按照盲人可触摸的标准定制,将文字化为盲文,让盲人感知建筑形态与故事。同时,将城市记忆雕琢防汛墙侧线条,局部选用上海特有ART DECO建筑装饰符号,并镶嵌复古马赛克。工匠传承艺术铭牌工艺呈现,采用陶瓷型铸造工艺,高精度铸造、精细打磨,呈现高品质艺术作品。打造可倚靠、可触摸、亦可阅读的凭栏滨水空间,让城市关怀与文化诗意飘荡在苏河水岸。


9.png


城市文化厚度体验——四行仓库节点

今年因电影《八佰》成为网红打卡点。本次对该段现有滨水空间与原有机动车道进行一体化提升改造,将原有沥青路面改造成弹格石路面,滨水栏杆样式取材于原四行仓库建筑窗花样式,路面铺装设计复刻历史商贸特色街区版图。同时,向全国征集静安苏河诗歌,由作家赵丽宏先生的《苏河夜航》作为领头诗,镌刻于滨水栏杆上,为城市取样,进行文学对话。并邀请“光影之声”残障人士、多位朗诵艺术家共同完成有声读物电子书。游人轻扫,即刻跨越时空,触摸城市温情,耳畔独享,聆听滨水诗篇。


10.png


在此次城市场景设计的过程中,钟律老师也构建了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艺术家、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和市政人员的全面协作,打破了以往城市综合开发纵向机制中相对独立的各个学科,以传承历时人文为理念,融入艺术生活主题,将公共艺术作为原点带动整体设计让城市充满艺术魅力和不朽活力。项目建成后引发看社会各界热烈反响,“诗话苏河、阅读静安”活动也随之同步展开。


场景营造与场景理论


钟律老师提示了“场景营造”这一城市发展的关键词。当互联网放大了城市竞争和区域流动性,一座城市能提供怎样的场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能吸引怎样的人群,可以说“场景是一种软实力”。设计师为社会而设计,场景便是沟通设计师与社会之间的纽带,包容性、公平性的价值会通过场景设计提现出来,从而赋予城市生活以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


12.jpg11.jpg


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特里 ·克拉克提出的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新理论范式 —— “场景”理论认为,各种文化设施、市民组织与活动组合形成特定场景,这种特定场景又孕育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吸引着不同优秀群体前来居住、生活和工作,从而驱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场景是一种文化氛围和生活态度,是凝聚人精神需求的载体。文化场景是提升城市魅力的关键,需要我们的城市发展实现从“有序”到“有趣”的观念转变。谁能点亮城市的新场景,谁可能就会成为城市的领跑者。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钟律老师接着分享了她的“场景营造”实践,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黄浦展区策展方案“心灵之约——乐享海派街区,走读瑞金生活”。南昌路以艺术季作为打开街区生活的心灵地图,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核心指导下,推出“五宜五景”主题。围绕“海派建筑、名人汇聚、荣光印记、时光花巷、文艺生活”五大街区特色,筑就“宜游、宜养、宜业、宜居、宜学”的睦邻空间,用“心灵现实主义”展现时代逻辑,构建人文街区美好生活圈。

南昌路美丽街区更新项目以“艺术唤醒”为设计理念,对空间进行碎片式的更新、小而美的改造,因地制宜,治微激活。活动涵盖诸多亮点,其中,开幕式音乐分享会将城市、街道作为背景,用音乐描摹生活和远方,打开城市梦想新型创作方式。“美好南昌路 街区更新设计记录”主题展作为上海设计之都—AD Hub创始第一站,向社会呈现了更新设计全过程,营造艺术介入社区、设计对话群众的可互动新场景,文创专品《阅读建筑素描日志》将12张建筑实景素描层叠拼贴,作为打开建筑阅读的方式,相连的时间延续历史融入当代,映射城市的空间融合。

她强调,此次策展联动多方跨界资源,营造群体化、全龄化、生活化的社区生活。艺术与空间有着共生的关系,它们最终回归大众生活。


13.jpg

南昌路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城市微更新案例——泰戈尔花园


【九水连心·五彩嘉兴】


嘉兴市建党百年“九水连心” 景观提升工程是钟律老师分享的第三个设计案例。在壁画、雕塑等具象形式表达文化之外,她在此案例中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心觉和品觉这抽象的“六感”来表达江南文化,每件作品都有其语境和属性。其中的“品”折射到景观上就是城市精神、城市品格,她采用了故事驿站来回味禾城文化,使其成为装载市记忆的情感盒子,这里将艺术人文、在地生活、文创跨界融为一炉,以鲜活、灵动的方式书写人民的故事,创造有爱、有光的一方天地。


16.png

现代江南·六感之韵


此外,钟律老师还设计了《光·禾》建筑空间光雕秀作为“九水连心”项目重要空间剧场演绎。历时半年之久,钟律老师领衔团队从空间策划、文化逻辑、形式推演、全程品控倾情呈现,携手比利时DIRTY MONITOR数字艺术团队联合定制3D mapping 光雕艺术,同时特邀作曲家罗威为剧本度身定制音乐,共同演绎一次综合性声景叙事的科艺体验。


17.jpg


《光·禾》建筑空间光雕秀


【未来城市的想象】


钟律老师分享了自己对于未来城市的想象,它总是绕不开人、生态和科技这三个元素,其中人是行为者,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物,科技是打破“不可能”的介物。她认为未来城市需要满足精神、社交、学习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可持续的设计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她分享了材料革命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和校园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例如剑桥大学和香奈儿,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和LV的合作等。她最后总结道:“建筑与美学的未来使命就是热爱美、热爱我们的生活。”


20.jpg



精彩问答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提出了问题。


21.jpg


同学A:您认为应该怎样将石库门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北京融入到其改造和保护过程之中?


钟律:石库门是上海特有的建筑现象,代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和上海历史的重要见证。它曾经的主要功能是居住,我认为这个属性是未来能继续延续的基点,最好的留存方式是生活,最好的留存目标是人。我们可以对石库门的居住方式进行当代居住空间化的改造,优化其人口密度,实现居住的完整性,进一步延展到风貌保护,在街口出恰如其分地插入商业文化空间,这样才是一种可持续的设计。


22.jpg


同学B:您对设计手法的发展和学习有怎样的心得与建议?


钟律:上世纪30年代至今,来自不同文化的设计师们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上海留下了风格各异的建筑群,其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设计手法和标签,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手法,而不是一味模仿。我们的艺术精神应该是创新、自由、无尽的,我们要了解过去是什么,现在是什么,从而回答未来是什么。我们应该对城市进行取样,再进行元素符号重组,而不是复刻城市。例如不同的设计材料可以带来许多启发,这就是一种属于未来的设计手法。未来是不可预知的,我们要在不断超越的过程中探寻更多新的设计手法。


23.jpg


同学C:您认为应该怎样通过精细化的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来处理历史文化留存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钟律:我认为城市的更新不能大拆大改,目前的城市密度已经非常饱和,“增量时代”已经过去,“存量时代”的投资应该理性看待。我们进入了一个平和的发展区间,对人的生活方式的优化改造可能是如今城市更新的方向,越来越多的改造会为人的行为“度身定做”,形成一种政府与民众、民众与民众之间平等包容的社会秩序。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13b094931800.pn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