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与山水画

2021-11-08

62236aa9c5d2c.jpg


“诗是无形画,画为无声诗”


62236ab5951a8.jpg


2021年11月8日,著名艺术家陈平教授应“上美讲堂”之邀,在线上开讲“山水诗与山水画”这一专题。陈教授通过大量题画诗与传世名画的评析,并结合他带领上美本科生赴南雁荡山写生的作品,深入分析了诗境与画境的互动关联。


62236ad41a42e.jpg


陈平教授现为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教育部指导委员会美术学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院院长。



【山水诗与谢灵运】


中国山水画自成为独立画科以来就与山水诗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互相陶染,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文艺表征,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陈平教授首先介绍了山水诗的历史沿革。说到山水诗,南朝诗人谢灵运是绕不开的人物,他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便寄情山水,被后世看作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他在被贬温州永嘉期间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登池上楼》便是其中的代表。陈平教授吟诵了此诗并逐句进行了解读: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62236b0513dbe.jpg62236b0576426.jpg


该诗被看作谢灵运一生的写照。前八句讲他本胸怀鸿鹄之志,却没有施展空间,反被贬永嘉;中间八句讲他在山水间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心境也变得明媚起来;最后几句是借楚国屈原的故事进行怀古,寄托了他借山水改变自我的心态。由谢灵运等一批诗人的带动下,山水诗逐渐盛行,开启了中国诗歌宝库中一扇金灿灿的大门,而山水画也在山水诗的影响下逐渐走向艺术的自觉。


62236b1f3d535.jpg62236b1f5f37a.jpg


【诗、画与书法】


传为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给人一种诗存妙韵之感。山水画的高峰在宋代,画家李唐便以山水画闻名,其代表作是《万壑松风图》。作品将山川之间松涛袭袭、斧劈万仞的气势生动地描绘出来。但是李唐的一首题画诗却也道出了心中的不得志:“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其诗画有机结合,韵味无穷。陈平教授对此评价道,诗要一意去写,画也要一境去画,才能避免杂乱无章的弊病。


62236b3589a50.png

南宋 李唐 《万壑松风图》

62236b4fddfd6.jpg62236b4ff33e2.jpg


陈平教授又列举了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的例子。尽管他当时仍受到朝廷的重用,却怀有退隐山林之心,经常借书画来表达自己对时政的不满,他对书画关系的阐释也影响深远。“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是赵孟頫《秀石疏林图》中的名句,道尽了书画的内在关联。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二者在这件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山水画离不开书法,书法线条支撑起了山水画的结构。可以说绘画是画家精神外在的呈现,书法是内在的筋骨,诗作则赋予绘画以灵魂。陈平教授举例说,画树当以篆书的用笔来勾勒,山石当以隶书的用笔来挥洒,方得其气韵。同学们想要学好中国画,必须要练好书法。


62236b648055f.png

元代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62236b7836e82.jpg62236b7873c8a.jpg


元代画家黄公望在小令方面造诣颇深。“茂林石磴小亭边,遥望云山隔淡烟。却忆旧游何处是?翠蛟亭下看流泉。”这首《题画》便预示着他为世俗所牵累的心境,在绘画之外给人以无限遐想。从元代开始,书画紧密得更为结合、互为补充,画面的信息量更为丰富。元曲的空前发展也让这种艺术形式在绘画中有所体现,吴镇的《渔父图》便是以曲点题的典范:“冲波棹子橛头船,青草湖中欲暮天。看白鸟,下长川,点破潇湘万里烟。”


62236b8fbf0ed.png

元代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李可染的山水故事】


李可染作为“李家山水”的开创者,其绘画影响了一代人。陈平教授认为这与他的书法有很密切的联系。李可染的书法从隶书中来,他的线条被人评价为“屋漏痕”,在一众画作中显得十分特别,也正是他用线的独特性成就了李家山水。山石、树木、人物、书法都用统一的线质完成,并成为自己的绘画语言。


62236ba213c13.jpg


陈平教授回忆青年时代为李可染刻印的经历,并由此悟出一个道理:印章只在方寸之间,无论是刻几个字,都要当成“一个字”去处理。这也印证了李可染在山水画中的实践特征——创作的整体观。每一根线都力求上下统一,这也体现了宋人“千笔万笔,笔笔求简”的妙旨。他还强调了书法、诗词、绘画、篆刻的相通之处,都需要以同一个境界进行创作。


【陈平教授的山水诗】


讲座最后,陈平教授回顾了他带领上美本科生赴南雁荡山的写生经历,此处也是谢灵运等诗人长期生活、创作的名胜。陈教授在创作中追求诗书画印的一体,他的写生分为“笔墨写生”和“文字写生”。笔墨写生是用笔墨画出眼前的山水,文字写生是用诗歌去记录所见所感。例如他在《雁荡山口占》中写道:“登阶气喘借扶筇,微汗频流雁荡中。斜日秋山仍暑意,嶙峋岭色亦青葱。”在游览会文书院时写道:“重阳已过仍炎辉,岩腹洞寒暑气微。举目开天华表处,峰衔书院耸巍巍。”诗歌能赋予绘画以时间的维度和历史的厚度,绘画让诗歌有了形象化的视觉感受,二者互为补充。


62236a9f4e943.png

陈平教授的写生作品《古渡》,

题诗为:

秋雨霏霏亦渐寒,碧溪古渡接喧滩。

岸边竹筏斜篙影,客已村穿上岭峦。

62236a93312ee.png

陈平教授的写生作品《怡心院》

题诗为:

金粟含香漫碧空,玄门寂寂淡烟笼。

画人欲作仙家客,心法超然道法融。

62236a7f033d3.jpg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后续每场活动信息!

613b094931800.png







留言

留言

留言已提交

经审后可显示